终于知道房价为何越来越高了!链家一年成交额等于南京GDP,纯利润一年翻10倍!
2017年 01月 14日    来源:创业智库1月9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宣布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融创房地产以26亿元的价格拿到了链家6.25%的股权。
26亿元,6.25%的股份,也就是说,链家现在的估值已经达到了416亿元。
有趣的是,就在同一天,中信集团以20.8亿美元(约144亿元)收购了麦当劳中国区的业务,取得未来20年内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1750多家麦当劳餐厅特许经营权,中信集团持股52% 。
也就是说,整个麦当劳中国的估值大概是277亿元,而链家的估值已经抵得上1.5个麦当劳中国!更令人惊讶的是,链家2016年的交易额已经突破万亿,和南京2016年的GDP相当!
很多朋友都和唐一分享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街上突然多了很多链家的门店,有时候一条街上甚至有两三家,问题是,它们都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作为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链接2001年成立于北京,当时员工仅有37人,之后一直偏安于北京一地,连郊区都没有涉足。但从2014年起,链家突然发力,短短两三年间,链家已进入28个城市,拥有超过8000家门店和13万余名经纪人。
因此,我们不得不发出疑问,链家到底是怎么崛起的,这里面到底有着什么秘密?
想赚钱?学学韦小宝吧!
想知道链家崛起的秘密,如果你曾经读过金庸先生的《鹿鼎记》,那就非常好理解了。
在金庸先生笔下,《鹿鼎记》的韦小宝是最无赖的主人公,他出生于妓院,不学无术、自私自利,但他13岁进皇宫,14岁杀鳌拜,在皇帝、天地会和神龙教之间混得如鱼得水,34岁成了一等鹿鼎公,最后带着万贯家财、7个老婆和3个孩子功成身退,堪称人生赢家。
牛逼的人生,靠的就是五个字:信息不对称。韦小宝先是利用康熙对其身份信息的不对称成为了康熙的玩伴,接着利用鳌拜对其实力的不了解制服鳌拜,然后利用陈近南对康熙信息的不了解加入了天地会,还成为了青木堂堂主,最后还利用神龙教洪教主对康熙信息的不了解成为了白龙使......靠着自己掌握的独家信息,韦小宝玩转在皇帝、天地会和神龙教之间,混得风生水起。
链家,就是像韦小宝那样,靠着信息不对称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其实,信息不对称本来就是房地产中介吃饭的法宝。特别是在二手房市场,一方面政策多变,普通消费者难以对其中的政策有着深刻的认知;而另一方面因为地段、交通、楼盘等因素的不同,二手房价格差异极大。因此,中介们可以利用卖方和买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吃了这头再吃那头,谋取巨额利益。
然而,链家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把“信息不对称”做到了极致,已经到了垄断的地步。(由于链家的二手房业务占总业务近80%,所以本文主要从二手房市场着手分析)
有钱任性,买买买就能成大事!
传统的房地产中介受困于资金和盈利模式,只能在特定区域发展,鲜有布局全国的公司。但链家从互联网切入,以互联网手法运作整个中介市场,通过迅速的投资并购,成为了多个城市的行业龙头,再从资本市场获取支持进一步垄断市场,进而获得垄断优势。
1投资并购
从2014年底开始,链家就开始了买买买的节奏,先后并购了成都伊诚、上海德佑、北京易家、深圳中联、广州满堂红、杭州的盛世管家以及新房市场领域的高策。
完成并购之后,链家不仅在北上广深、香港、天津和南京这7个城市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第一,而且继续往二线城市和长尾城市扩张。哪怕一些城市还没有链家的分公司,链家也会利用合伙参股的模式并购中小中介,迅速占据这个市场。
2拓展线下门店
除了把并购回来的品牌店面改头换面成链家,链家自身也在积极开设门店。
以上海为例,2015年2月链家并购德祐地产后,在上海有了250家门店(链家20家,德祐230家),业界预计整个2015年最多也就增加到550家。谁知道还不到9月,整个上海地区已经有了946家链家,到了12月则超过了1200家,这意味着上海每天都有3家链家新开张!
数据显示,2014年底链家门店只有1500间,经纪人3万名,而现在,链家已经拥有超过8000家门店和13万余名经纪人,增长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链家在青岛市的分布密度
3搭建大数据平台
如果光只有买买买,那可就太小看链家了。与传统中介不同,链家更注重大数据和互联网基因。
从2009年起,链家就开始建立并使用楼盘字典,可以搜索出房屋格局、楼盘环境、与地铁距离等房源相关信息。到了2010年,链家更是搭建了“链家在线”。目前,链家通过记录用户性别年龄、浏览房屋轨迹、房屋置换轨迹等数据,试图为用户画像,从而搭建大数据平台。
可以说,链家处于传统中介与互联网中介之间,加上线下有大量门店和经纪人积累,更易形成O2O的闭环。
链家如何赚钱?
凭借着对市场的垄断,链家的业绩在2015年得以快速增长,在2015年录得税前纯利11.96亿元,同比增长近8倍;税后纯利8.09亿元,增长近10倍。而在2016年1月到11月,链家的交易额已经超过1万亿,刚好和南京2016年的GDP相当。
高佣金、抬高房价赚取差额、利用金融服务获取利润,是链家获得经济利益的三个主要手段。
1高佣金
佣金一直是传统中介的主要利润来源,相对于传统中介1%到1.5%、互联网中介0.5%到1%的佣金,链家的佣金居然高达2.7%(2.2%中介费加上0.5%的担保费)!
从佣金率来看,链家的利润就已经比传统中介多出一倍,比互联网中介多出两倍,那消费者为什么还要选择链家呢?无他,在二手房中介市场,谁掌握了房源,谁就控制了佣金的定价权。链家在中国7个一线城市已经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你不找链家,就等于失去了一半以上的机会。
而且,消费者容易有“大品牌值得信赖”的心理,特别是在房产交易这样的涉及巨额资金的领域,更需要充分的安全感。而链家作为行业巨头,一条街上3、4家门店,还有无处不在的广告,都给消费者带来了莫大的心理安全感。
北京地铁上链家的广告
那么,为什么链家要把佣金提得这么高?一句话,“羊毛出在狗身上,由猪来买单”,传统中介经纪人的佣金提成不过30%,而链家的佣金提成率最高达到75%,一边要拉拢底下的经纪人,一边要保证自身利润,链家只能设置高额佣金,让消费者买单。
2炒高房价,赚取差额
在房地产中介行业有这样一句话:房子价格都是中介炒上去的。不同于国外有卖方经纪人和买方经纪人,各自代表卖方和买方的利益,中国的房地产经纪人完全就是中介,房价越高对他们越有利。
房价越高,中介获得的佣金也越高,反正他们单次交易付出的成本都是一致的。而且为了获得卖房者的独家房源,中介也会承诺更高的成交金额。
链家最经常的做法,就是给卖房者提供高额保证金,再签订独家销售协议,控制房源,抬高房价以获得更高的佣金。一般来说,传统中介只能把房价拉高5%,而链家却能拉高10%到30%!
以某网友的亲身经历为例:他想要出售自己在上海的某套小区房,当时类似的小区房平均要600万,他的心理价位是620万,此时有多位链家的经纪人承诺可以在三个月内以780万的价格售出!而且,链家还给他提供了一笔2万元的保证金(一般在3千到2万之间),无论房子最后能否卖出都属他所有。在高卖价和保证金的双重刺激下,该网友就和链家签订了独家协议,而且最后真的卖出去了!
你可能会说,我卖房子的,链家帮我把房价抬高,我明明是赚了啊!不要忘了,70%的卖房者卖房只是为了换房,你这边卖房赚了钱,那边买房又被链家坑回去,这样你还觉得没问题吗?
其实,独家签赔并非链家独创,中原等传统中介公司在网站所标注的“有钥匙独家房源”实质也是链家的签赔房。只不过链家庞大的经纪人团队、门店优势和资金优势可以承诺100%以高价卖出房源,并且还能给予数千到数万的保证金来吸引卖房者。其他中介公司根本无力竞争,只能看着链家占据更多的房源,巩固了垄断优势。
3挖掘金融服务
对于消费者来说,房产的购买和置换的短期借贷是刚需,但半个月一个月的短期借贷是极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流程也极其复杂。因此,链家在金融管理上也下足了功夫。
2014年,链家上线链家理财,2015年开始运营理房通,只要在链家交易的购房者在任何环节有贷款需求,链家都能提供金融资金的支持,虽然近20%的年利率被用户直呼高利贷,但是并没有突破法律规定的高于银行贷款利息4倍均属违法的红线。
链家副总裁、CFO魏勇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目前(链家)金融业务已占整体盈利的近10%,在未来5年里做到50%也是有可能的。”金融已经成为链家模式的核心,也是链家估值迅速增长的引擎。
搞垄断就搞垄断
说什么“提升买房体验”?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可能都看明白了,链家的成功,无非就是通过信息不对称和强大的资本力量迅速占领全国市场,再通过占领市场加强垄断地位,增强自己在二手房领域的定价权,同时向一手房拓展,延伸金融服务、装修业务、租房业务等房产上下游行业攫取了巨额利润,链家几乎整合了VC和市场所青睐的一切模式。
也正因为如此,链家得到了众多资本力量的支持,最先是郭广昌的复星,后来百度、腾讯也加入了进来,获得了资本支持的链家也越发壮大。
连郭广昌也看好链家
只是,链家越发壮大,中国的房价也越来越高。讽刺的是,链家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却口口声声地说:我是来提高大家的买房体验的!
左晖为人低调,网上关于他的资料少之又少,只是知道他大学毕业之后就留在北京,30岁的时候创办了链家,但之前从来没做过房地产中介。后来他介绍:毕业十年我在北京租过10多次房,每次都被中介害惨了,所以干脆自己做一家房地产中介!
平心而论,链家在用户上的管理比传统中介做得更好,用户体验也更佳。譬如每个门店都免费提供雨伞、打印和热水等服务;还有高压线,垃圾场等嫌恶设施的风险提示;甚至还有凶宅、辐射超标、房屋查封等房屋先行赔付等政策。
然而,这些有用吗?就像我去商场买电视,你拉了个醒狮队过来在我旁边载歌载舞,等我回到家发现电视都不能看,有意思吗?
果不其然,在快速扩张之下,负面新闻也越来越多,最著名的一起就是2016年2月,由于链家员工销售已抵押房产,因此买房者钱给了,房子却无法过户,链家还推卸责任,最后事情闹大了,链家才把事情解决。
左晖在事后发的朋友圈截图
写在最后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啥那么多人黑链家?
这个问题有149个回答,其中被顶得最高的回答是:大家黑的不是链家,而是房地产中介这个行业。
在中国,地产中介的口碑一直很差,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还是几点:经纪人被定位于“居间”位置,职能划分不明确;存在“多重委托”机制;缺乏公共房源信息系统,大家只能集中精力争房源;传统雇员制,经纪人收入低、地位低。
地产中介因为抢客而大打出手
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漫长的过程,可是左晖一直念叨着“改革中介行业”、“互联网+”、“要把尊严带回中介行业”,仿佛从百度和IBM搞点人才搞点设备搞点软件就变成了地产谷歌似的,房地产中介也能一夜洗白了。
关键是,链家并购了那么多个城市的房产中介,又搞起了房产金融,但客户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链家该怎么抬高房价,还是怎么抬高房价;该怎么收佣金,还是怎么收佣金,而且因为房源都掌握在链家手里,房价被提得更高,佣金被收得更多。
这叫变革吗?不是,这叫垄断;
这叫互联网+吗?不是,这叫做绞杀、围剿互联网;
这叫“为中介重拾尊严”吗?不是,这是给中介脸上泼脏水。
唐一必须在这里重申,只有竞争,才能倒逼服务、倒逼效率、倒逼价格,在积重难返的二手房中介领域,需要更强大的力量进行整顿。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