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这家过期食品超市火遍朋友圈 ,说好的Bling Bling新鲜水果呢?

2017年 05月 11日    来源:中国零售平台mp

近日,一家名叫Daily table的美国超市受到国内媒体的争相报道,原因是它专门收购被丢弃或是即将过保质期的食物,再重新整理、上架、出售。 Daily table的出现受到了一大帮人的追捧,创始人Doug Rauch曾经打造出全美连锁400多家的中高端超市Trader Joe’s,上过《财富》杂志。退休后,Doug成了哈佛大学的高级研究员,而他研究的课题就是“如何解决城市过度浪费粮食的问题”。借此机会,他创办了Daily table超市。

如今,越来越多人知道这家出售快过期食物的超市。甚至很多供应商打电话过来:“我们这里有一些擦伤的苹果,因为被冰雹打过,免费送你们要不要?”

Daily table

这家一直在微信朋友圈被不断转发报道的超市,是否有机会在中国实现呢?是否有盈利“钱景”呢?对于能否落地实现的前景和困境,我们来自食品行业的好友叶先生对此发表了专业看法:

目前来说,国内超市处理临期食品通常采取在门店“特价”和“买一赠一”捆绑销售的方式,当然也有零星针对贫困群体福利超市的捐赠活动。叶先生认为:造成食品资源浪费的一个原因就如这篇文章中Doug Rauch说的,很多品类食品的保质期界定未必科学,而中国用“保质期”这个词也容易给消费者“过了期限,质量就不保”的直观感觉,很多即使买回家没有及时吃掉的接近和刚过保质期食品被丢弃造成浪费,例如日本在食品包装上标“最佳赏味期,赏味期限”的说法比较科学客观。

当然在目前民众对食品安全高度紧张及生产厂家品质良莠不齐的情况下,过于强调对于保质期的理性认知没有实际意义,反而会造成抵触和误解。我们现在主要讨论的是:中国当前是否存在较好的临期食品整体解决方案来减少食品的浪费?希望我们的讨论和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倡导大众为减少社会资源浪费,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共同献计献策。

临期食品未必只是问题,如果有连锁超市参照服装尾货处理的模式来做这个事是有机会的,唯一不同的是要加上食品安全的管理。那么为什么说大型连锁超市最适合发展临期食品销售业务呢?

因为大型连锁的供应链管理效率较高,自身门店产生的临期品“资源”也较多,供应商的渠道临期品“资源”的对接也高效规范,管理能力上能管控好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大众也容易放心接受和购买。社会其他机构参与则没有太大机会,不仅效率不高,安全隐患很高,政府和民众都不大会放心相信。

那么关键的管理在哪里呢?个人建议在 食品临期1/3~1/4期间就统一回收,把这些临期食品集中在对价格敏感高区域以食品折扣店的业态集中特价销售,如果到期不能再销售的食品再集中统一销毁处理。这个不仅开创了新的细分零售业态模式,甚至有可能是新的蓝海市场,大家知道服装尾货处理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赢利行业了,根据我的观察很多重装修门店特价清仓,生意非常火爆,日期旧的食品也很快抢购一空。对于提前集中消化临期食品,供应商和厂家也是很愿意给予支持的,所以即使以折扣店形式销售也完全是可以有利可图的。

如果被动的等到将近过期的很短时间处理,既不能形成规模,损耗和食品安全的隐患也增大。只有合理规模和风控才能成为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所以在临期前的一个合理期限统一回收这一点是很关键的。

对于临期品处理,像欧尚、大润发这样的门店人流量大,滞销商品通过大力度的单店活动很容易出清;标超和便利店业态的连锁超市因为门店多,分布区域广,单店人流量有局限,品类管理和保质期管理的难度大大提高,通过折扣店形式出清,这里面至少有以下好处:

1

对于超市来说常规(非折扣)门店商品新鲜度和形象大幅提高,顾客满意度、毛利率和销量也会提升,同时降低了各种潜在的管理风险(业内人士懂的),统一在价格敏感度高的区域集中折扣出清,加快了商品周转,消费的集聚效应可以形成更大消费规模;

而开店投入成本并不大(门店面积,设备、装修、人员,营业时间都可以按精简原则),加上厂商的让利和政府可能的补贴单店赢利未必就低;

对连锁超市更大的价值是提升整体供应链效率的同时分享供应链价值提升的成果(管理产生的溢价更多的不是在折扣店体现出来),强化效率和管理的同时,提高了赢利和整体竞争力,当然社会美誉度带动的品牌溢价也是收益的一部分。

2

厂家和供应商角度来说提高了销售和周转,降低了厂家和供应商管理成本,降低了损耗和临期品的相关风险,利于厂商品牌形象的提高。

虽然临期品相应提前促销让供应商产生了一定亏损,但总体风险可控,如果不做折让出清,实际产生的亏损可能更多,综合来说厂商肯定也是受益的。

3

对政府来说提高了食品安全的管控能力,因为这个模式是一个闭路系统,过期食品在这个体系中已经按相关要求集中销毁,不存在改头换面重新流入市场的可能性。同时也符合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对低收入人群也是实在的福利。

如果政府把资助低收入人群的相关政策(比如扶贫消费券)、社会捐助都结合到这个系统,是高效可行的。对全社会来说,降低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对提高粮食安全也有重要意义,因为所有食品都对应于土地、水和其它资源。而随着大众对食品安全认知更科学理性后,购买折扣食品,不仅能省钱,也是符合安全环保的绿色消费理念。

所以未来食品折扣店消费群体同样可以吸引高收入的主流理性消费人群,市场份额是可以做大的。

当然以上分析偏常温包装食品,至于针对不同品类和日期的临期食品如何分类折价、超市扣点等技术问题,可以再具体分析讨论 (个人认为零售价6折起,最低可以做到2折)。

对于生鲜和短保质期食品,在澳洲的业内人士提供的方案具参考价值,澳洲超市coles对临期商品(生鲜食品)处理态度是降低消耗,尽量通过采购量和上架量来控制,自己内部消化:

离过期日还有三、四天时间的货品,25% off;

两天时间50% off;

一天时间则75% off;

到期做waste 处理,丢入专门的食品类垃圾箱,然后专门的机构上门拖运走。

避免了一旦发生食品污染事件及群众发生危险,Coles无法承担后续法律违约成本的情况,既不转出责任,自己同时也能把控食品质量的风险敞口。

中国每年的食品过期损耗量相当惊人,如果方案可行的话,相信连锁超市能把这个作为新的业态组合机会,降低损耗,扩大消费,用业态组合的管理手段来提高销售,提升竞争力,同时降低各种临期品的食品安全风险,细分消费,扩大利基和市场占有;也呼吁政府支持引导,大众积极参与,这种新的业态模式完全可以让超市、厂商、政府、民众实现多赢!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

投资中国网
标签:
首页2,裕马广告(美女与电脑) 广告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