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跨界瞄准朝阳产业 医疗领域亟待投资者入局
2017年 06月 20日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房企跨界在当下已经不是新鲜事,但是涉足医疗产业,确实是让大家有些意外了,毕竟医疗不同于商业地产、物流地产、文化地产,医疗项目要求运作方有极为丰富的运营经验,才能保证项目盈利——这些正是房地产企业所欠缺的。
眼下鲁能集团与互联网医疗平台微医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准备在地产、家庭医疗、互联网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这一举措,既是微医将自己品牌与服务向地产项目渗透、也是鲁能集团布局大健康产业的重要一环。
房地产企业转型医疗领域,有其天然优势,社区(尤其是一些养老社区)、品牌影响力,都会给房企开拓医疗市场提供便利。但是由于缺乏医疗机构运作经验、缺乏医疗患者资源,想要在医疗领域干出一番成绩,并不是那么容易。而与医疗机构合作,则可以免去自建医院的开支,但是想要盈利,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
那么,什么样的医疗机构最适宜进入房地产企业想要开拓的、居家医疗市场呢?那些能够提供全程、全家健康维护与医疗服务的机构,更符合房地产企业开发社区医疗市场的目标。
居家医疗市场确实是一片投资的蓝海,眼下物业的健康医疗配套仍旧缺失,如果能够向业主提供成体系、标准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那么对于物业的品牌价值也是极大的提升。而且,随着相关政策的颁布,尤其是国务院《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发布,已经明确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开展高水平医疗服务。
而且,分级诊疗的推进,更是为房地产企业引入配套医疗设施提供了便利,这不仅是对物业项目的服务进行升级,更是打通了业主通向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化解中心医院的就医压力功不可没。毕竟,日常诊疗中,大约有70%的医疗行为都是基础性的,社区门诊、社区医院就能够解决,但是眼下我国基础医疗体系并不完善,这才导致了大家有问题都往大医院跑。
未来,这种医疗资源供给不均衡的局面势必会得到改善,在各类政策红利以及行业高利润水平的驱动下,房企引入医疗机构顺理成章。
再者眼下房地产行业的挣钱效应已经大大减弱,而医疗行业依旧属于朝阳产业。资本也更愿意向这一领域布局,上市房企募集的资金,如果能够用在医疗产业布局上,相信也会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分析,当下我国个人卫生支出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医疗产业亟待投资者入局。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