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年亏损17亿到单季盈利24亿,京东方做对了什么?
2017年 07月 09日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烧钱王”的帽子戴了十年之后,京东方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
京东方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打上了“肩负着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的标签。在A股市场,京东方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公司,政府对它青睐有加,同时它又备受公众的诘难,说它是烧钱机器、亏损大户、铁公鸡。
不过,进入2017年后,京东方的每一次亮相都堪称惊艳。4月,京东方A发布了2016年年度报告和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其中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0亿元,2017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27.56%。对于2017年一季度赚的钱比去年全年的净利润还多5.3亿元。
近日,媒体报道,苹果正在测试中国京东方的显示装置,很有可能从 2018 年起在下一代的 iPhone 上使用其供应的 OLED 面板。美国知名研究机构HIS Markit则预测,京东方将在2019年超过三星和LG成为世界上最大的AMOLED显示平板的供应商。
OLED显示技术曾是三星和LG为摆脱京东方的追赶而使出的“杀手锏”技术,如今,京东方已经从追赶者变成为液晶显示领域的领导者。
战略家王东升
80年代初,杭州电子工学院毕业的王东升加入北京电子管厂。
这是一个曾经无比辉煌的老军工企业,一度是中国最大最强的电子元器件厂。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个“万人大厂”连续亏损,濒临破产。直接的原因是,电子管技术被半导体技术逐步替代,老的产品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电子管市场迅速萎缩。
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大幕拉开,京东方就是在这个大浪潮的裹袭下开始了改制之路。同年9月,时任总会计师的王东升被“突击”任命为厂长。1993年4月,由银行“债转股”、员工凑钱入股,加上其他一些小股东,一个混合所有制的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王东升任董事长兼总裁。
改制后的京东方脱胎换骨,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面向市场化经营,不再受上级的行政指令干扰。
虽然老国企的弊端很多,但同时也有自己的优势,王东升说,比如他们在国家领导人的促动下,最早与日本松下合资办了北京松下彩管厂,生产彩色显像管(CRT),而且老国企科研实力雄厚,聚集了一批科技人才和研发成果。创业之初,京东方就充分发挥了这些优势,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甩掉了连续七年亏损的帽子。
1997年,京东方与台湾冠捷科技合资,成立东方冠捷电子股份公司(京东方占股51%),1999年投产后成功盈利,把台式电脑CRT显示器做到了世界第一。
正确的生存战略,帮助京东方渡过了最艰难的创业期。从1994年开始盈利(800万元),到1997年盈利已达5000万元。
但王东升也很清楚,这只是求生存的权宜之计。京东方作为一个电子行业中的大企业,必须研究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方向和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品市场,在市场中找准产品结构调整的立足点,从而确立企业的战略目标。
当时,新型显示技术已经露出端倪,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俗称液晶面板)在日本产业化,韩国企业也开始进入,王东升早早嗅到了技术替代的危机,决定朝着新型显示技术这条路去发展。
全球的TFT-LCD技术自从被美国人研究发明,在日本实现产业化后,又被韩国、台湾企业反超,经历了30年,已经发展得欣欣向荣,京东方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迅速弥补这30年的技术差异,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在门外苦苦徘徊的时候,一个机会出现了——韩国现代集团因为过度扩张、负债太重,要出售旗下的液晶业务,这对京东方无疑是最好的进入方式,“通过收购海外企业的技术、市场以及人才,能够高起点地迅速地切入这样的高端领域。”
王东升正式提出将企业发展战略划分为五个阶段:进入者——追赶者——挑战者——领先者——领导者。
确定未来战略发展方向的时期,对京东方来说,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为企业发展筹措更多的资金,1997年他们果断地决定在B股上市,2001年,又在深交所增发A股,京东方也成了北京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
2005年1月,京东方投资103亿元建设的5代线投产,结束了我国大陆“无自主液晶屏时代”。
然而,困难始料不及:国外巨头的降价打压、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低迷的市场需求……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京东方由盈转亏,承受巨大压力。
是踩急刹车,还是转向房地产?面对困难和诱惑,王东升选择“按既定战略办”:2008年,斥资34亿元在成都开建4.5代线;2009年,还在亏损中的京东方,出人意料地开始大举扩张,分别投资175亿元、280亿,建设合肥6代线和北京亦庄8.5代线,掀起了一场“液晶风暴”。日本、韩国、台湾主要TFT企业(三星、LG、夏普等)一夜之间全部改变了对中国技术封锁的态度,纷纷要求启动在华建设液晶高世代线的项目。
从某种角度来看,京东方正在进行一场“豪赌”:当自己的运营业务还处于亏损和盈利之间转换的边缘时,就敢募集500亿元资金投入6代线和8.5代线的建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行为恰恰符合液晶产业“不扩张就灭亡”的规律——巨人只能在重压下成长壮大。
“我们坚信,液晶屏取代彩色显像管是不可逆转的技术趋势和历史必然,其前景是可以预期的。”王东升认为,要想挑战国际巨头,只有尽快形成足够多的产品规格、足够大的生产规模、足够强的研发能力,才能站稳脚跟、后来居上。
“一个有战略的企业是幸运的,一个有战略家的企业是幸福的”,这是京东方总裁陈炎顺对王东升作为掌门人的感概。
从落后者到五个“世界第一”
夏普在80年代就奠定了日本在面板显示行业的领先地位,90年代中后期,以LG、三星、现代为代表的韩国面板制造企业快速崛起,取得了世界面板业一席之地。2000年前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台湾获得了大量日本的技术转让,台湾面板“五虎”也逐步发展起来,面板产业的“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京东方的进入,不亚于从“虎口”中夺食。通过并购进入液晶面板行业之后,京东方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真正实现了技术为己所用,2008年前后,京东方具备了完全的自主研发能力,推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多种产品。
对于京东方来说,并购现代的TFT业务解决了京东方进入TFT-LCD领域面临的技术来源、专利障碍、起步市场和核心技术人员等战略问题,但相比合资和引进产线两种方式,并购的风险也是最大的。这是因为,TFT-LCD领域是高强度投资领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决定了研发资金的投入强度,研发资金的投入强度决定了技术进步的速度,而技术进步的速度又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这意味着,京东方必须在资金和市场竞争允许的时间内消化吸收并购得来的技术,并实现扩张,否则就将淘汰出局。
2015年12月,京东方在合肥投建了全球的第一条10.5代线,成为全球液晶产业格局的崭新里程碑。
如今,京东方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液晶显示屏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电视液晶显示屏市占率居世界第四,7条生产线投入运营。根据IHS Markit数据显示,2016年京东方的智能手机LCD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市占率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市占率在第四季度跃居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市占率全球第二,电视显示屏市占率全球第三。
京东方已经从面板行业的追赶者成为领先者。
有限相关的多元化战略
京东方抢眼的业绩表现背后,是其发展战略转型升级效果的显现,同时也是公司近年来不断进行产业布局的结果。
对于企业而言,多元化像是双刃剑,在产销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有企业由于主业资源分散、聚焦力不足等原因,瞬间失势,转而走下坡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显示企业之一,中国首家投建高世代显示屏生产线的上游企业,京东方的转型备受全球关注。
实际上,在京东方的历史上,也曾有过多元化失败的经验。1992年到1994年,当时京东方为了生存尝试多元化,只要能生存,什么能做就去做什么,不过不少项目无疾而终,那是被动的多元化。
而现在,王东升想将京东方的多元做到“变而不乱”,是主动的多元化,也是京东方所说的“有限、相关、多元”,是在现有产业和核心能力基础上的有限多元和跨界融合。
2014年,京东方启动了有限、相关、多元的战略转型,由单一显示器件业务向显示器件(Display Device Business)、智慧系统(Smart System Business)和健康服务(Healthcare Service Business)三大板块转型,即“DSH”战略,定位为未来事业。
公开资料显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京东方将跨界结合显示技术、信息技术与医学、生命科技,发展信息医学,提供物联网智慧健康产品及服务。同时,京东方正在加速推进在健康领域的布局,通过无创智能终端与移动健康APP的软硬结合,可将人体数据与BOE(京东方)的医疗大数据、云计算和医院资源结合,打通日常数据与医院数据的通道,建立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和生态系统。
北京明德医院
2015年,京东方收购了拥有优秀专家团队的北京明德医院,拟投资32亿元建设合肥数字综合医院项目等。进而迈出了跨界布局的重要一步。而就在这两天,京东方5000万元领投VR产品厂商枭龙科技XLOONG,这也是继其投资美国AR公司Meta之后,再度布局与未来显示技术密切相关的AR领域。
这个转型布局,实际上就是京东方基于现实技术的优势,纵向打造垂直显示行业供应链,横向延伸智慧系统和智慧健康服务。京东方的跨界转型布局正是在显示领域技术优势基础上,把“屏”变现为互联网时代的最强大接口。
“屏读”时代的京东方
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预测,在未来屏幕将无处不在,人们通过屏幕看电影、看书、获取各种信息,屏读时代(screening)即将到来。
伴随着无时无刻不在屏读的未来的是高速发展的面板显示产业。据预测,中国的面板产能将于2018年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京东方目前已经跻身全球前五大液晶显示生产厂商。
“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个人电脑,不管是车载导航仪还是家用超大彩电,都离不开显示屏。在现代社会,显示屏就像芯片一样不可或缺,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粮食’。”京东方掌门人王东升说。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物联网设备的终端载体,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导航仪还是数字信息显示等,这些均离不开显示器件。显示屏是物联网系统的硬件出入口,传感器是物联网信息采集端的关键器件。
虽然“得入口者,可得天下”,但要想在价值万亿美元的物联网市场中开拓新机会,王东升认为需要解决三大问题:即更强大的信息收集、传送、计算、存储和展示能力;更科学合理高效、并不断优化的算法支持;高质量的大数据。
王东升认为,芯片是计算、通信、传感等单元的核心部件;显示屏是人机交互单元的核心部件,也是未来物联网最重要的信息出入口。物联网就是将相关的芯片、显示器件、软件和内容、功能硬件和谐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连的价值创造系统。
毕竟,在王东升的描述中,WEB3.0时代,万物互联会产生更多市场,也许五年后全球物联网新器件会以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量级出现,与人们家庭生活相关联的任何电器、电子设备都可能变成物联网器件,而把守入口的“屏”企业,将会迎来非同一般的新纪元。
结语
纵观京东方成长历程,其战略定力让人折服,收益也在逐渐提升,不过,面板行业惨烈的肉搏战还将不断延续,主导AMOLED以及在OLED领域具有强悍竞争力的韩国企业,仍然是京东方要不断挑战的对手,但至少,从出货量的数据上看,京东方已经与三星、乐金LGD为首的韩国企业进入到了近身缠斗的状态,逐渐将夏普为首的日企和台企挤在了身后。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方的运营毛利率在全球行业领域位居第一。
已进入“拐点”的京东方,将如何争当平板显示行业的世界“领导者”,又将给投资者带来怎样的回报?我们拭目以待。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