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睡眠体验店全面关停:生于跟风,死于监管?
2017年 07月 19日    来源:证券时报上周,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实地探访了共享床铺——“享睡空间”【“共享睡眠”来了,扫码睡觉,还有月卡套餐……共享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并第一时间发出了试睡报告。不过,没想到的是,仅仅几天后,这个享睡空间就关门谢客了。
关门的共享床铺位于北京中关村中钢国际广场创业公社,据当地媒体报道,日前,本该是“用舱”高峰期的“享睡空间”居然大门紧闭。原本提供24小时服务的太空舱,在高峰期不但没有相关工作人员,不少体验者前来也是扑了个空。
而在今日,据澎湃新闻消息,享睡空间在上海的“共享床铺”也被叫停,位于上海恒丰路上一处写字楼的“共享床铺”甚至被拆除。据享睡空间CEO代建功表示,从今天起关停北京、上海、成都三地的体验店,进行技术整改,等和卫生、工商、公安、消防部门沟通调整后,再开放体验。
共享床铺被叫停
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共享床铺”,形似太空舱,目前已经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城市出现。这些共享床铺的出现,获得了不少在其附近上班的白领支持。从其设备的外观来看,很像太空舱和胶囊旅店的床位,材料是塑料的,还微微透出点蓝光。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和共享单车一样,从微信小程序进入,首次使用需要注册,然后扫码即可打开舱门,开始计费。
舱内有电扇、阅读灯、充电插座等设施,并可以免费领取一次性睡具,包括一次性床单、一次性枕巾和太空毯,甚至还有专门的耳塞。在休息结束后,消费者需扫码结束计费,并将已用的一次性物品投入回收桶内。该平台的太空舱提供24小时服务,在每天11点~14点高峰期间每半小时收费10元,其余时间每半小时6元,每天最高58元封顶。
在卫生保障方面,工作人员介绍,床单和枕罩每天会分上午和下午用紫外线除螨杀菌仪清理2次,遇到污渍床单和枕罩也会及时更换,每周也会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另外,关闭舱门后,舱体会进行自消毒,包括杀菌和空气循环流通。
在北京中关村中钢国际广场创业公社的门店关闭后,代建功今日向媒体表示,自己也只是听场地的管理人员说有相应的警察或管理主管部门来看过,因为他们想了解这个东西,但是并说明说他们过来查封的。“这个消息(指遭查封)我们也不知道是哪来的,因为媒体比较关心这个事,所以我们也比较慎重,最近就关了这个体验,我们正在听取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代建功表示,最近的关店不是因为查封,而是因为对媒体报道的慎重对待。
不过,“享睡空间”在上海的遭遇更加尴尬。今日下午,据澎湃新闻消息,上海恒丰路上的一处写字楼,享睡空间的“共享床铺”正在被拆除。上海市公安局表示,目前上海“共享床铺”已被叫停。其表示,因为这是个新模式,尚没有获得消防许可,也没有宾旅馆特种行业经营许可。此外,据了解,上海“共享床铺”浦东店被查后,静安店与徐汇店已自行停止营业。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表示,7月16日,上海共享床铺被叫停。7月17日,拆除工作陆续进行。
代建功表示,从今天开始,关停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地的体验店。他还表示,“享睡空间”正在接入身份证认证系统,需要时间。“我们现在和相关部门做了预约,因为需要和多个部门沟通,所以我们主要是听他们的意见、建议、要求。”代建功说,等沟通调整后,会重新开放体验。
无法绕开监管的“共享床铺”
虽说冠上了“共享”二字,但从实质来看,“享睡空间”的本质其实跟胶囊旅馆等差不多。那么,既然是提供住宿服务,即便是临时休息,有些行业的规矩,就不得不遵守。
代建功表示,目前“享睡空间”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对性质定位的理解,因为很多人把它定位为共享床位和共享住宿,这有可能带来监管的误解,将它定义为酒店和宾馆。“这样我们的产品很难满足监管的要求,我们的初衷是解决员工午休半小时到一小时的需求,到底怎么满足监管需要,可能我们还需要听听监管的意见。”代建功说。
有投资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共享床铺”并不能算是共享经济项目,其本质核心业务就是床铺出租或临时住宿服务,而这在之前就已经有青旅的太空舱房间以及各种快捷酒店的钟点房。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同,就是“共享床铺”整体设备设施更简单,在预定、支付、入住、离开等环节更便捷罢了。
“因此,还原到旅馆的本质,从现有法规上来看,一家旅馆要正式营业,必须走完消防、卫生、工商、公安等一系列审批流程。尽管目前其查封的原因仍是“未知”,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享睡空间”作为提供临时住宿的服务主体,应该要符合相关要求和条件、履行必要的登记手续以及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管,不能因为是“共享经济”,就游离在监管之外。”
在记者实地探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尽管告知了卫生保障方面的措施。但在体验过程中,记者收到不少朋友的疑问:全封闭的环境里怎么通风?舱体的材质、旅馆的环境等是否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在一个空间里面放置多个“共享床铺”,群居内的治安和财产人身安全如何保障?这些问题,或许正是“共享床铺”上线不久,就被警方查封的重要原因。
有业内人士直言,趁着共享经济的浪潮,胶囊旅馆摇身一变成了“共享床铺”项目,不过有些经营者似乎并没有提前考虑合法性的问题。这次共享床铺被警方查封似乎又有一些蹊跷,要是经营范围上存在问题应是工商进行查处,因为中钢国际的这个创业公社原本定位为创客空间。目前来看,上海、成都等地的共享床铺项目并未被查封,所以此次北京的查处动作不知道是管理人员表述的不准确,还是因为其他原因造成的个例。
共享经济如何才能走得稳当、走得长远
无论是哪种商业模式,只要其需要在社会上投放,就无法绕开主管部门的监管。
作为新一轮共享经济大热的掀起者,各家共享单车企业目前正处于到处攻城略地的阶段。不过,这些企业进行正面竞争的主要方式,仍是通过在线下投放大量单车,这也带来了城市管理的问题。就在日前,江西省南昌市的共享单车就遭遇了“成长的烦恼”,10天内有26000辆共享单车被扣,多由于占道、违停等原因。据悉,目前进驻南昌的共享单车运营商共有6家,包括ofo、摩拜、Hellobike、酷骑、永安行和优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南昌市共享单车的数量已达30万辆,而且各家运营商还在不断增加市场投放量。
深圳作为各家共享单车企业的必争之地,日前监管部门也正式出手,针对违规骑车的共享单车用户,要求各家企业平台暂停其使用共享单车。此外,城管部门也定期在清理一些没有按照规定乱放乱停的单车。上海更是直接下发文件,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在中心城区暂停投放新车。
同为“共享经济”系列的共享雨伞,近期也因“消失”而被媒体广泛关注。就在上月底,约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但仅一个晚上,这些雨伞就被当地的城管执法人员收走了。据当地媒体报道,相关主管部门表示,共享雨伞在户外公共区域投放时,存在占用公共设施的情况。按照杭州的相关规定,禁止在道路两侧护栏、电杆、树木、绿篱等处架设管线,晾晒衣物,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最终,共享雨伞企业改用了用集装箱集中投放的方式取代原来的投放方式,才得以继续在杭州“生存”。
在共享经济大热的当下,越来越多项目涌入套用“共享”概念,引发了其是否“伪需求”的讨论。但在众多共享经济项目涌现的当下,不难发现,这些共享经济项目总喜欢将自己与原有的一些传统项目模式撇清,以期否定既有法律法规的适用性。
就在上个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强调要合理界定不同行业领域分享经济业态属性,发展分享经济。对于不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及相关制度要清理和调整。乍看之下是要政策对分享经济全面放松,但别忘了,在其表态当中,最后也还有要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审慎出台新的准入和监管政策,以及落实各方责任,促进分享经济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发展等内容。这意味着,任何商业行为,终究都不能绕开现有的监管,挑战红线。
而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在涉及监管的层面,则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和观察,遵循宽容审慎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规范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相关共享经济的有序发展。毕竟任何新生事物都难以做到十全十美,都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先天不足。在达不到要求甚至存在隐患的前提下,暂时“缓一缓”才是科学审慎的态度。但前提是必须合理、合法,不能搞特殊化。影响了公共秩序和公共环境,特别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那么该整改的要整改,该查封的要查封。同时,还应及时向相关企业通报情况,让其知道哪些方面出了问题,该如何进行纠正。宽严相济、不枉不纵,共享经济才能走得稳当、走得长远。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