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一木匠,却转行做面条,企业上市搞出60亿,还卖到了联合国!

2017年 07月 30日    来源:什么最赚钱

“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必会给你开一扇窗。”

上世纪80年代初,一手木匠活闻名十里八乡,准备靠手艺养活一家人,平淡度日的陈克明,没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在1983年发生改变。

1983年,一场意外让陈克明失去了两根手指,令他十多年的木匠生涯就此中断。

“一个大男人,总不能闲着,孩子老婆当时都指望着我。”生活的困顿,让陈克明转行做起了拉面。

30年来,一心只做面的陈克明,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建立起全国最大的拉面王国,更不会想到联合国也会成为他拉面的粉丝客户。

硬着头皮,改行做面条

陈克明转行做面条,其实是源于一次无意中的发现。当时,南县的面条需求市场很大,找不到门路的陈克明一咬牙决心做面条生意。

1984年,他从亲戚朋友处借来了一些资金,把做面的机器买回来就开始干。

隔行如隔山,很多事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生活的困境和手艺人那份专注、执著,让陈克明决心死磕到底。

陈克明

很多时候,事情之所以成功在于一份坚持到底,在不断地摸索和实验中,两个月后,陈克明终于生产出了自己的面条产品。

面条出来后,陈克明就开始走地摊卖,由于面条筋道,口感好,口碑也一传十,十传百,名气也有了。

品牌化发展才是王道

东西好了,自然有人山寨。在中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一段时候内,市面上出现了很多“陈克明”面条。

在90年代,大多数人都商标的意识都很淡薄。而陈克明率先为自己的面条注册了商标。这在行业中算是很有先见之明的。为此,“陈克明”这一品牌开始建立,随着市场的发展,也成为中国面条行业的老大。

而让小小的面条成为行业之王,这和陈克明的个人专注精神分不开。当90年代,有钱的老板都转行做房地产的时候,他还不为所动,守着一个小小的面条行业,只做面条。他说,“房地产的有很多来找我的,我都没去做。房地产是很挣钱,但是那个钱我挣不着。说实在的,我没那个能力,也不愿做。”

了解自己,守着自己的本分生意,正如别人称号他“面痴”一样,真的是当之无愧。

“即使是50万吨,我们的品牌也满足不了市场的胃口。”负责营销的总经理陈克忠说道,这就是产品力和品牌力,30年只做面条,让陈克明的企业研制出来300多个规格的挂面,在全国建立了1000多个销售网点,成为行业第一,这就是实力,当你的产品不需要你去跑市场,而是市场逼着你走了,你就是王了。

成功从来不是顺风顺水

如果你的创业一直是顺风顺水的,那显然是不好的。一家规模化有序发展的企业必然经历过失败的摸爬滚打,而这样的失败对企业主和企业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

1987年,陈克明已经在面条行业干了3年,面条生意规模也越来越大,然后一场暴风雨却悄然而至,让他的企业差点破产。

他当时租了一栋一层的平房,一层用于生活,二层建了一个厂房用于生产。谁知厂房过于简陋,一场大风直接把屋顶的厂房掀了起来,生产设备经过雨水的浸泡后完全报废了,还毁坏了邻居的房子。

做人本分善良的陈克明把家里仅剩的3000元积蓄用在维修邻居的房屋上,而面条生意因为资金的问题而做不下去了。

而这时,听闻他不顾自己顾他人故事的邻居陈志新,主动送来1万块给他周转。

陈克明的人品为他迎来了二次创业的机会,他用这一万元钱建了一个更大的厂房,靠着之前的在市场上积累的人气,很快扭亏为盈。

1997年,陈克明开始真正企业化运作。建立各地的销售网络,不断扩张市场份额;同时在武汉、岳阳、遂平等地建分厂。经历20年的发展,以20%—30%速度稳步增长;

2012年,克明面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市值将近60亿元,获得了“中国面业第一股”的名号,从此声名大噪。市值达到60亿;此后销量更是突飞猛进,16年营业收入超20亿,纯利润1.4亿。

成为联合国全球供应商

自上市后,克明面业出现了井喷式的销量大涨,不光受国人的喜爱,在今年6月,克明面业收到了成为联合国全球供应商的确认函。

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有供应商11000家,其中中国企业却仅有100多家,占有份额还不到1%。 克明面业能够成为联合国供应商,不仅是对克明面业综合实力的认可,更是国人的骄傲,让一碗热气腾腾的中国面香遍全球。

陈克明30年死磕一个行业,做大自己的品牌,创造自己的财富帝国。很多人羡慕别人的成功,却从来没看到这背后所做的艰辛努力。找准自己的方向,专注地坚持下去,成功只是早晚的事。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

投资中国网
标签:
首页2,裕马广告(美女与电脑) 广告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