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千万后,他在购物中心开出进口商品版宜家,20家店月流水千万,获亿元A轮融资
2017年 08月 15日    来源:小饭桌创业三年多,KK馆已经发生了两次大转型。吴悦宁感慨,“新零售领域的坑还真不少。”
KK馆是一家专注于进口商品的零售商,成立于2014年。从最开始的第一家社区便利店开始,到进军Shopping Mall,整合咖啡馆、书吧做“富集式生态”,再到现在走起极简风格、打造快时尚。KK馆在短短三年多时间已经从1.0版本进化到3.0版本。
尽管KK馆在零售呈现业态上的不同尝试颇为曲折,但吴悦宁却一直都在坚持自己的方向:主打进口商品,走线上线下结合之路。
“这几年大范围的进口品价格都在下降,正好国内正兴起消费升级的趋势,所以这个领域必然会爆发。”吴悦宁这样解释为什么选择从进口品切入。
诚如所言,国内Shopping Mall中有不少是销售基于进口商品或国外品牌的店铺,如法国体育运动零售商迪卡侬、倡导极简风的家具供应商宜家、主打服饰快时尚的ZARA等。
而KK馆的选品逻辑则更偏重高频、低客单价的个人护理、食品等,每周上新,同时在装修风格上强调简约,追求低成本和高人效。“新零售的本质是传统零售的效率提升。”吴悦宁觉得,线下零售要想战胜诸如洋码头等跨境电商,不能仅仅依靠线下的实物体验,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坪效才是关键。
目前,KK馆已经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开设20余家线下店,月流水超千万,坪效超3000。2017年7月,KK馆宣布获得璀璨资本、深创投的亿元人民币级别A轮融资。
◆◆◆
亏千万后,从社区店转入Shopping Mall
KK馆最早是从社区便利店开始试水的。
时间回到2013年,当时的吴悦宁还是一家B2B软件解决方案公司的CEO,尽管效益不错,但吴悦宁却想换个赛道闯荡,“创过业的人都闲不下来”。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进口商品迎来爆发,进口商品的价格也正在大范围的降低,加上看好零售的业态,吴悦宁早早就选定了进口商品的零售赛道。
“我觉得,零售在三个赛道上有系统性机会:一是电子商务;第二是社区便利店;第三是Shopping Mall里面的体验店。”吴悦宁一开始选择了门槛相对较低的社区便利店模式。
KK馆的第一家店成立于2014年年初,大小约80平米,主打社区流量的街铺,之后又陆续开了总共4家店。不过没出一年,KK馆的这4家社区便利店就出现经营困难:店铺面积有限且大小不一导致标准化艰难、优质地段基本都被老牌便利店占据、社区流量有限难以覆盖成本等。
年底一算账,吴悦宁发现亏了一千多万。
社区便利店不行,吴悦宁转换思路。他觉得,社区流量的下降跟Shopping Mall的崛起有关,“大量的餐饮都在转移到Shopping Mall,说明整个商业核心在转移。”很快,吴悦宁决定转战Shopping Mall,“Shopping Mall是商业的制高点,只有占领了Shopping Mall,才能轻易对其他低端业态进行辐射。”
2015年,KK馆正式进军Shopping Mall。参照方所等一线商业空间,吴悦宁做起了“富生态”的集合店:店里不仅仅提供大量海外产品,还有包括餐饮、咖啡、书吧等休闲娱乐空间,形成了“前店后馆”的整体布局。同时,2.0版的KK馆在装修方面追求美感和空间感,一年时间扩展到10家门店。
◆◆◆
从富集到简约
然而,很快,吴悦宁发现,KK馆的2.0版对于空间利用率不高,标准化很难,坪效做不出来。
“你做零售的,如果有人老夸你的店面漂亮,那你就离死不远了。”吴悦宁反思,真正牛的店铺是不会让空间喧宾夺主的,商品才是第一位的。“要让消费者随口夸的,是你的商品好棒、好便宜。”
吴悦宁按照这个逻辑,将KK馆进行了又一次转型:砍掉咖啡吧、书吧等非核心业务,专注于做进口商品的快消,将店铺人工成本砍掉了1/2,坪效提升2倍,利润再减1/3,这样一来,KK馆的店更小、销售额更大,更容易活下来。
如果把2.0版本的KK馆理解为方所、诚品这样的城市空间,那么3.0版的KK馆则更像是进口小商品版的宜家或ZARA,更强调简约和快时尚——
首先是选址。KK馆会选择商厦人流量最多的主力楼层,同时店铺也由原来的400平米减少到200平米,也更容易选择位置。
其次是店面,新KK馆在装修风格上放弃了复杂的装修,反而采用简约式风格,“在店里面只有两个要素,一个是空间感、一个是商品。那么,复杂的商品要用简约的空间,这是我们的一个逻辑。”
另外,在选品逻辑上,KK馆强调的是“爆品+性价比”的策略,店铺SKU仅1200个,且每周上新、淘汰销售较差的选品。为此,KK馆有30人的买手团队负责每周海选商品并提报,另外公司设置3人组的“商品委员会”决定产品是否上架售卖。
目前,KK馆商品已经覆盖了个人护理、食品、家具、日杂等8个品类,小商品为主,性价比较高。比如,KK馆最近上架的一款装水的橡胶哑铃,售价仅为10元,没想到居然卖爆了,到店的女生们就拿到手上比划比划,便去付款了。
在供应链方面,KK馆选择从原产地进货,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合作。一般商品在通过上架申请后,会先小范围试卖,效果好之后会采购和铺开,整个流程最快两周就可以完成。同时,仓店一体的方式也方面快速补货和理货。
同样,如何降低人工成本也是颇为考验线下商铺运营的能力。KK馆通过优化选品、减少SKU,采用少量但爆品的策略,从而弱化了传统零售员工强销售属性,员工只负责基本的理货、防盗等,减少了员工培训和销售专员的成本。
从今年4月KK馆全面升级至今,单店目前月营业额为60万元以上,客单价80元左右,坪效超3000。
◆◆◆
线上线下的差异化策略
提到进口商品,就不得不提跨境电商。近年来,跨境电商也是颇为热门的一个风口。与线下零售门店相比,跨境电商似乎拥有着没有店铺租金成本的优势。
但吴悦宁觉得,“线上流量日益金贵,获取流量的成本正在超越线下成本。”而KK馆也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正在努力将包括人力、店铺租金、杂费等成本控制在20%以内。“这已经比很多跨境电商获取流量成本便宜了不少。”
不仅如此,KK馆也进行了线上的布局:借助线下门店流量入口的优势,KK馆推出了自己的APP,并通过线下门店进行导流。
在选品逻辑上,吴悦宁将线上线下两个产品线分开:客单价较低的放在门店销售、客单价较高的则放在网上。另外,线下门店售卖的都是进入国内仓库的进口商品,而线上电商则更多的是跨境商品,需要海淘和国际物流运输。
尽管目前KK馆发展的不错,但吴悦宁却似乎并没有一丝松懈。他觉得,新零售这一波红利很快就会过去,“新零售的窗口期大概是两年,当Shopping Mall里都翻新了新零售品牌,红利就结束了。”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