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400美元创业,吞并母公司、并购200家企业,科技界“并购之神”

2017年 11月 30日    来源:爱投创业指导

王嘉廉堪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软件领域的教父级人物,当别人家并购屡屡失败的时候,他攻城掠地,每并购一家都能让自家的队伍更为壮大,最终屹立于软件领域之巅。

恐怕直到今日,也很少有人会疯狂到放手自己的公司并购200多家企业。正因如此,“并购之神”的名号,一直当仁不让地归于王嘉廉。而他的并购故事,就从抓住需求与机会,吞并母公司开始。

曾经有人问王嘉廉,你与比尔·盖茨有什么不同?他说:我知道什么是饥饿的滋味,而比尔没有。CA曾在美国《商业周刊》全球1000大公司中列全球第182位、美国第97位,市值超过300亿美元,年销售额52亿美元,利润13亿美元,资产80亿美元。

王嘉廉

白手起家,借400美元来创业

王嘉廉8岁就随父母从台湾移民美国,与来自麻省、斯坦福的硅谷明星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他毕业于一所普通大学:纽约皇后学院,而且不是成绩好的学生。

王嘉廉成绩不好的第一个原因是,上学的同时还要做邮递员、餐馆侍应生、货车装卸工、收银员,并在杂货铺工作过,经常连32美分一顿的午饭都吃不上。

另一个原因是,他讨厌传统教育,尤其是强制灌输的教育方法。他说:“背诵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得到那个答案。也就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因此,相比读书,王嘉廉花更多心思到那些兼职工作上,并且研究这些事情背后的社会运作与成败逻辑。

告别皇后学院时,王嘉廉看到《纽约时报》整整两页半都在招聘电脑程序员,认定这个行业将来大有前途,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电子研究实验室边工作边学程序开发。

再之后,他进入到一家电脑公司工作,并在不久后,被一个机会激发创业梦想:瑞士CA软件公司正在美国寻找销售代理,他认为这是一个低成本创业的好机会,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个事情。

靠透支信用卡借到的400美元,王嘉廉和几个伙伴在艰难中开始了这门生意。

甚至,为了节约成本,他们还找了一个需要劳动力的房东,通过业余帮房东打工,免掉了房租。

“这个月的收入进来我们再去还上个月的信用卡,然后再透支。好几个月,我们都靠这笔信用卡透支周转。”因为有这段经历,后来有人问王嘉廉,你和比尔?盖茨的区别是什么?他说:“比尔不知道饥饿的滋味。”

在王嘉廉看来,不知道饥饿的滋味是一种损失。因为这会让你不懂得不安与失败到底是什么感觉,不懂这种感觉也就认识不到什么是真正的生意。

靠着这借来的四百美元,王嘉廉开始信心满满地走上了他的创业人生。

上市CA,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CEO

饥饿的滋味,也逼迫王嘉廉在创业中非常注重实效。

注重实效让王嘉廉找到在软件业建立竞争力的方向。当时,软件业一味追求技术但不尊重客户需求,强调我有什么技术,而不是研究客户更需要什么。

没有技术,只能靠赢得客户订单才能生存的王嘉廉,比其他人更深切而入微地看见了其中的弊端与机会,一上来就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研究客户的需求上,并率并率先提出了“技术必须服务于商业”的理念。

曾有人说,在信息科技时代,没有人比王嘉廉更懂得如何使公司迅速成长。王嘉廉并没有满足于销售代理商,处处受制的角色。不久,他就开始盘算如何壮大规模,并由自己主导公司的命运。

他马上想到合适的人选。随父学了法律的哥哥托尼(Tony)已是曼哈顿一所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这个想法让王嘉廉改变了哥哥的人生:“我一点也不懂股市和购并,你到我们公司来吧,干上两三年,你可以获得许多股票,到时你也可以退休。”

托尼对软件毫无兴趣,但还是答应了,而且一干就是10多年。

1979年,托尼从律师所辞职成为CA的总裁。兄弟二人的首个进攻就是在1980年4月,以280万美元买下了瑞士CA公司,并于1981年12月将CA成功上市,共筹资1200万美元。

靠并购扳回城池

母公司面临被淘汰的风险,王嘉廉看不下去了。开拓兼容新系统的产品线,需要匹配人员和技术。此前美国子公司只是个代理商,人才是他们最大的缺陷。既然短时间没发靠组建新团队扩张,并购就是一条绝佳途径。

1979年,王嘉廉找来在曼哈顿律师事务所的哥哥,1980年,又以280万美元吞下母公司,开始他不断“下订单”并购软件公司,反逼IBM的大计。

CA公司第一个目标就是Capex公司。Capex公司在IBM MVS大型机操作系统方面有很强大的产品线,收入高达1200万美元。另一方面,CA公司在MVS市场上濒临危机,因此,收购Capex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CA发展史极为关键的一步,使CA从此可以真正有效地控制大型机软件市场。

1982年,CA成功将Capex公司纳入麾下,此后的王嘉廉,更是进入一种并购的狂热中。从1982年到1988年,CA以换股的方式一口气并购了16家公司,包括王嘉廉工作过的标准数据公司。CA以8亿美元的股票并购软件巨头Uccel,是当时最大的一起并购案。

“只要王嘉廉想要的,没有拿不到的。”成为那时软件业盛传的一句话。接下去,ADR、Cullient、Online、Ponsophic、Legent等软件公司,只要是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或者有一定的影响力,都会被CA公司迅速盯上。而且CA公司并购的态度颇为强势,对竞争对手也毫不放过。

CA的大多数产品都可归于数据库、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通过陆续并购200多家公司,CA最终成长为仅次于微软的软件巨头,他也成为比尔·盖茨第二。

至此,王嘉廉已并购200多家资讯公司,交易金额超百亿美金之巨,一鼓作气将CA做到了世界第一,中间有挫折,但绝无停顿。

1999年,既是公司大股东,同时还是公司CEO的他,更以6.65亿美元的年薪,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CEO。这一数字,到今天,在全世界也依然是一个高耸云端的记录。

而对于这一路征战下来的成败得失,王嘉廉却说得很温和:“这些举动均与野心无关,而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假使我们仅仅维持稳定成长的话,依我看,我们很快就会被淘汰,或被其他公司吃掉。”

至于为什么王嘉廉的疯狂并购,看似冒险却一路杀向成功?他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如果你只是收购公司,那无异于只收购了一大堆软件,你就成软件超市了。而你所要做的是综合两个软件的长处,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

投资中国网
标签:
首页2,裕马广告(美女与电脑) 广告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