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创业,突破红海独树一帜,8年折腾出100亿,这80后真“牛”!
2018年 01月 14日    来源:东方头条2017年12月22日,媒体爆料出途牛突然裁掉400多名员工的消息。
随后途牛公关发出回应,表示为了公司的战略规划,重新调整了研发组织结构,从侧面证实了事情的真实性,引起媒体一阵哗然。
说起途牛,就不得不说它的创始人--于敦徳。
01
1981年,于敦徳出生在山东青岛即墨,打小就喜欢到处游玩。
上大学以前,于敦徳利用零零碎碎的假期,游遍了故乡的每一寸土地,并立下“环游世界”的梦想。
2000年,于敦徳顺利考入东南大学数学系。一进大学,他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泡在机房搞技术。
2001年,于敦徳进入了东大校园门户网站“先声网”,和严海峰相识并成为搭档。
2004年,临毕业的于敦徳在一个技术论坛上认识了博客的创始人方兴东。第二天,23岁的他就跟着方兴东北上,加入了仅有6个人的博客网(现称:博客中国),负责产品与技术。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于敦徳亲自见证了web2.0的兴起,利用该技术创建出学生、教师等分类博客,并创办了多类网上杂志。
2005年,博客网一举成为中国第一博客,跃进世界前百名,并成功融到1000万美元资金。这短短一年的时间,让于敦徳更加坚定了未来的方向,明白了“创业型企业业务模式要单一,一定要专而精”。
之后,于敦徳和刚毕业的严海峰一起加入了南京育儿网。俩人仅仅用了半年,就把育儿网做成成为行业网站第一名。
欢喜之余,于敦徳萌发了创业的想法,在和严海峰商量之后,决定涉水市场庞大的旅游业,“搞在线旅游预订”。
02
2006年年初,于敦徳和严海峰找了几位合作伙伴凑齐100万作为创业启动资金,随后租房、招兵买马,创立了“途牛网”。
创业伊始,途牛网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他们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完善景点库。
“最初的4万多个景点几乎都是那时一个一个手工添加进去的,其中也有网友的参与,这为途牛网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续工作都建立在景点数据的基础之上。”于敦徳回忆到。
2007年,公司终于开始正式考虑盈利模式,在这时候公司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人主张卖广告,有人主张卖产品。最终,于敦徳选择了后者。
他们把旅行社的旅游路线都搬到网上,分为“适合度蜜语”、“适合老年人”等多种类型,为驴友提供线上咨询、路线预定等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服务费用都由旅行社承担,途牛网仅在成功签订合同之后才抽取一定的服务费。
说实话,途牛在行业内起步比较晚,卖旅游路线的切入点与当时携程、艺龙的产品形成的差异化优势,让于敦徳的团队看到了更多希望。
2007年,途牛网业务发现特别快,大肆拓展市场。就在这时,启动资金快见底儿了,于敦徳们开始找各种各样的投资人融资,零零散散见了50多位,但都被拒绝了。
2008年6月,途牛网获得了戈壁投资的200万美元,稳稳度过了金融危机。
2009年,途牛把交易额做到一个多亿,行业排名第四。为了让途牛挤进前三,于敦德做了三件事:
1)
斥巨资做广告,在湖南卫视播放,引发极高的关注量,APP下载注册数量急速高升。
2)
弥补平台漏洞,建设“线上接单+线下落地服务”的商业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提升用户体验。
3)
避开境内游竞争,集中精力做境外游,推出“牛人专线”等高品质产品。
2010年,途牛直接做到了5个亿的交易额。并在之后的几年,一直保持每年300%的增长速度。
03
2012年,途牛的注册用户超过120万,销量突破12亿元。
2013年9月,于敦徳搞定D轮6000万美元融资后,将目标对象瞄准了“没钱还想到处玩”的80、90后,推出了5000-10000的分期免息旅游产品。
2014年5月,途牛网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喊着“要旅游、找途牛(Go Tour,Go Tuniu)”的口号走上世界的舞台。
上市半个月,途牛的股价直接翻了一番,市值直逼百亿,年仅33岁的于敦徳身家直逼10亿。
2015年3月,京东以3.5亿美元入股途牛。同年,途牛网在马尔代夫首设了境外目的地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据了解,途牛目前在马尔代夫、巴黎等地共建了11家海外类似的服务中心,与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旅游局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这样看来途牛未来很有可能在境外设立分公司。
2016年,途牛成交额超过100亿。
今年途牛针对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对沿路的国家旅游资源重新进行的了深度整合,推出“丝路旅游”服务。
曾经的于敦德渴望“环游世界”,而今他说“途牛只做一件事,让旅游更简单,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用脚丈量这个世界。”想必这才是他现在的终极梦想。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