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怀揣36元白手起家,他从修鞋匠变身鞋厂“老板”

2018年 04月 02日    来源:新疆晨报

18岁来疆打工,身上只有36元钱的代俊士在街头偷师学修鞋,30年来,从修鞋匠到自己建厂做鞋、售鞋,生产的鞋子卖到新疆60多个市、县和团场,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他靠踏实肯干一步步迈向成功,并带动身边人一起创业致富。

代俊士

偷师学修鞋 梦想一年挣千元

3月27日,家住呼图壁的代俊士一大早坐车赶去石河子发货,下午他又赶回呼图壁的皮鞋销售门店处理事务,而两天前他在乌鲁木齐,除了在总库房发货外,还寄出一批捐赠的新鞋。眼看春季新款鞋子要上市了,他计划这两天去一趟自己在温州的鞋厂,从设计师设计的新鞋样式中确定几款作为今年上市的鞋,工厂加紧制作生产上市,之后他要给北疆30多家皮鞋店供货。

今年48岁的代俊士总是在呼图壁、乌鲁木齐、温州等地奔波,他说:“做生意不容易,每天都很忙碌,不过忙碌才踏实。”

代俊士从小就离开安徽临泉县老家四处打工。1988年,18岁的他只身来到呼图壁县。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特别技能,更没有本钱,身上只有36元钱,正当他为生计发愁时,一次修鞋给了他灵感。

“当时我的球鞋磨了个大洞,修鞋时听一个老师傅说修鞋挺挣钱的,我很心动。但我不会修鞋,我就边偷看修鞋师傅干活,边自己琢磨,尝试摆了个修鞋摊。”他说。

起初,因为没有完全掌握修鞋技术,他只敢接一些简单的小活。有一次,他修高跟鞋时,把鞋底的钢板给装反了,旁边一位老修鞋师傅提醒后,他才知道原来高跟鞋的鞋底还有正反。于是,他经常半价或是干脆免费修鞋,提高手艺的同时招揽生意。

“我那时候做梦都想一年内挣上1000块钱。”他回忆说,那段时间他每天出摊最早,收摊最晚,一年里只有大年初一和初二休息。不到两年,好学的他手艺日臻成熟。

除了勤奋,他还热情健谈,笑呵呵地面对每一位顾客。他的修鞋摊慢慢有了名气,渐渐成为生意最好的修鞋匠。

他还陆续免费带了50多名徒弟。“只要有想学修鞋的,我都免费教。”代俊士说,他鼓励他们靠自己的双手挣钱。

办鞋厂 一年做十几万双鞋

从最初一天只挣两三元钱,到后来成为收入最高的修鞋匠,代俊士只用了几年时间,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1992年,有生意头脑的代俊士雇了几名本地鞋厂的下岗工人,在呼图壁县创办了皮鞋作坊。刚开始,七八个人连修鞋带做鞋,一天可以做十来双。

2000年,代俊士拿出自己的积蓄在呼图壁县开办了一家皮鞋美容店,凭着诚信和周到的服务,生意做得红红火火。2006年,代俊士在乌鲁木齐市仓房沟路附近办起了鞋厂,面向全疆批发,陆续在全疆60多个市、县和团场开了60多家“小代皮鞋”店。后来他将鞋厂转到温州,生意最好的时候,厂里100多位工人年产量达十几万双。

代俊士还免费教亲戚、老乡、朋友修鞋,鼓励他们开店。41岁的刘进才现在在吉木萨尔县开鞋店,他就是在代俊士帮助下成功创业的。“我和代哥是老乡,十几年前我在呼图壁的煤矿打工,很辛苦,代哥教我修鞋,后来又帮助我开鞋店,给我供货。”他说,“现在,我有两家门店。老家的弟弟妹妹也来了新疆,分别在木垒、青河开了鞋店。”

为回馈社会 公益捐鞋成常态

代俊士爱交朋友爱帮人,摆修鞋摊时,他就经常半价或免费修鞋。随着鞋厂的生意越来越好,他开始做公益,经常为困难群众、学生和老人送鞋。

呼图壁县敬老院有80多位老人,代俊士几乎每年都会送去软底布鞋,如今每位老人都穿上了代俊士送的鞋子。

这些年来,不论生意好坏,收入多少,代俊士每年都会捐鞋赠鞋。他说:“我初到呼图壁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从摆修鞋摊,到现在开了鞋厂,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我想回馈社会,而我能做的就是捐鞋子。”

前几天,代俊士给和田地区皮山县乔达乡巴什拉克比纳木村寄送了200多双男女新鞋。“几年前,我曾经给巴什拉克比纳木村送过鞋子。听说村民有需求,我就再赠送一批新鞋。”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驻皮山县乔达乡巴什拉克比纳木村工作队队长陈诚告诉新疆晨报记者,他们已经收到了代俊士寄去的新鞋。“代俊士自己创业致富,还不忘做公益,村民都很感激他,这两天我们就把新鞋发到每位村民手上。”

代俊士说:“虽然有了鞋厂,我也没觉得自己是老板。我还是我,希望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也希望我的‘小代皮鞋’能作为新疆的本土品牌一直发展下去。”

最近,代俊士想开个网店。“我的文化程度不高,不懂网络,我打算让去年大学毕业在内地工作的儿子回新疆,帮我开个皮鞋网店,把‘小代皮鞋’一直做下去。”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

投资中国网
标签:
首页2,裕马广告(美女与电脑) 广告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