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掉几千万,创业第十次才成功,他让海底捞老板也钦佩不已!

2018年 04月 03日    来源:电子商务头条

提起以服务好著称的商家,人们恐怕会立马想起海底捞。

凭借着无微不至的服务,创始人把海底捞从一家小火锅店发展成为大型连锁企业。

在老百姓看来,张勇已经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企业家。但他却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在世界餐饮行业中,只有两家企业配得上一流,一家是麦当劳,另一家就是王品。

海底捞老板力赞,媲美麦当劳,王品集团是个什么来头?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以及它的创始人,戴胜益。

戴胜益

从富二代到创一代

戴胜益是台湾人, 父亲是全球第三大制帽企业,三胜制帽公司的创始人。

然而,戴胜益并不是个不谙世事的富二代。他童年时,父亲外出打工赚钱,母亲辛苦地一边打工,一边抚养孩子。

戴胜益把母亲的辛劳都看在了眼里,懂得了生活的不易。父亲衣锦还乡后,一家人才过上了优渥的生活。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戴胜益考上了台大的中文系。毕业后,他进入父亲的企业工作,直接担任副总经理,手下有500名员工,出入有专人专车接送,俨然一副公子哥儿的派头。

虽然排场大,但戴胜益并不骄纵顽劣。在家族企业的十来年,戴胜益没有做出惊人的贡献,但也称得上兢兢业业,尽忠职守。

平稳的生活过久了,就会想要改变。戴胜益也是如此,同时,企业里裙带关系严重,勾心斗角之风盛行,令他烦不胜烦。

在下定决心要脱离家族庇护,自己去闯一闯后,戴胜益毅然辞去了副总之职,没带走半点资金。

为了寻找创业灵感,戴胜益先来了一趟旅行,去了南非。在旅程中,他认识了 同样来自台湾的陈正辉。

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契,合伙做起了生意——把南非的鸵鸟皮、鸵鸟蛋运到台湾售卖, 大赚一笔。

在这期间,戴胜益萌生了一想法:与其卖这些皮毛,不如把活的鸵鸟引入台湾!

于是,戴胜益开出台湾了第一家能骑鸵鸟的游乐园,还找来当时红得发紫的小虎队来宣传。

在明星和鸵鸟的吸引下,游乐园一开张就生意火爆,前来参观的游客在门外排起长队,售票员数钱数到手抽筋。

第一年,戴胜益就赚到了1亿台币(约为人民币2000万) ,轻轻松松完成.人生的小目标。

戴胜益想着乘胜追击,于是很快又新开了三家游乐园。

然而,这三家游乐园并没能复制第一家的成功,而是在短暂的火热后就门庭冷落了。

事实上,人们去看鸵鸟也就是看个新鲜, 只看一次就够了,再加上台湾地小人少,四家同质化的游乐园已经超过市场所需了。

维持游乐园运转所耗费的资金,很快吞噬掉了原先的利润;别人劝告他关园,只留下一家;他却着了魔一般,不断往里砸钱,最后又亏了1亿台币。

直到账面上已经负债累累,戴胜益才死心,关掉了亏损的游乐园。

1.6亿的巨债

成功来得太快,让戴胜益迷失了自我。随之而来的失败,更让他无法接受。

他就像一个甫上赌桌的赌徒,刚开始赢了钱,便想要继续赌,然后就开始输钱,越输越赌,越赌越输。

从1990年到1993犹如在高空上走钢索,他用借来的钱还债,略有剩余就拿来做生意。

在这三四年时间里,他开了三家餐厅,一家演艺经纪公司,一家吉尼斯记录博物馆,通通都以亏本告终。

这使得戴胜益背负上了1.6亿台币的巨债。好在,这些债务并不是高利贷,大半都是朋友借给他的,利息也不收,借据也不立, 给予了他百分百的信任。

朋友们的义气,戴胜益都深深地记在心里。在日后取得成功的时候,他进行了加倍偿还。

到了43岁的时候,幸运女神终于眷顾了戴胜益,给他泄露了一丝曙光。

戴胜益在机缘巧合之下,尝到了“台塑牛排” , 被它的美味所折服。

这道牛排是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的太太研制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丈夫在招待外宾时也能好好吃饭,而不是硬着头皮吃下那些血淋淋的牛排。

当时, 戴胜益正经营着一间牛排店,生意惨淡 ,正苦恼着如何转变。这时台塑牛排的出现,给了戴胜益灵感。

1993年,戴胜益把原来的牛排餐厅进行升级,改名为“王品台塑牛排”,主打“台塑牛排”这一知名的私房料理。

牛排全熟的做法,符合中国人吃熟食的口味;“一头牛仅供六客”“只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等高大上的宣传语让人心动不已。

王品牛排终于摆脱了戴胜益的事业死循环,成为许多人进行应酬、庆祝的第一选择,日进斗金。

管员工在于钱和心

餐饮业在管理上的一个普遍难题是人员流动率高,培训成本高。

戴胜益的做法是从钱和心两方面入手。

钱要给到位,还要给得快。戴胜益在一次观看了海豚表演后,思考到海豚之所以愿意跳火圈,是因为能够立马吃到饲养员喂来的食物。

戴胜益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员工管理上,实现全员分红,即时奖励,当月只要赚到钱,就拿出利润的33%,在下个月分给员工。

这种快速的正强化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也让客人感觉到宾至如归。

在心方面,戴胜益不仅改进公司制度,还牺牲自我利益,来建立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他力排众议,建立了女性无须开医生证明也能请生理假的制度,表达出对员工的信任;

他在生活中保持简朴的作风,穿平价的T恤,搭地铁上班,和员工保持一致;

他还拿出自己的财产和股息,建立员工保障资金制度,员工如果生病或者遭遇天灾人祸,都可以拿到一笔补贴。

高福利、强保障,使得王品集团曾经打败众多大企业,成为年轻人最向往的企业之首。

王品集团的员工的流动率也远低于其他同行,控制在10%以下,高层的甚至在1%以下。

从单品牌走向多品牌

王品牛排的成功让戴胜益终于明白,成功的诀窍在于专注。

深耕一个领域,做精做尖,好过东一锤头西一榔头。戴胜益决定从此只做餐饮。

但专注并不意味着单一。王品牛排在风行了好几年后,渐显疲势。戴胜益决定实行多品牌战略,进入不同的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口味偏好。

针对日式料理,戴胜益开了花隐、艺奇等品牌;针对铁板烧,有原烧、慕等品牌;

目前,王品集团旗下已经有16个子品牌,包括王品牛排在内,共有400多家直营店,全年营业额可达30多亿。

如何管理这么多子品牌呢?戴胜益把王品牛排餐厅的套路挪用到了旗下品牌上,实行标准化套餐制。

也就是说,这些店里的单品不多,菜单主要是多种套餐,包括前菜、主食、甜品、饮料等等,套餐价位不等,顾客可以自由选择。

这种做法能够缩减采购和制作的压力,避免了食材的浪费,降低了成本,又能有效地保障品质。

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餐饮的个性化、独特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王品集团的这种套餐制也受到了挑战,需要进行改变。

但这一切,却已经和戴胜益无关。

离开

2015年的,戴胜益在公司内部发出感谢信,对员工、创业伙伴、投资者表达了感谢,并宣布自己将提前退休。

这一举动引发舆论哗然。有人称,戴胜益在内斗中败下阵了。有人认为,是戴胜益和陈正辉已经不和了。

陈正辉就是戴胜益在创业之初的伙伴,多年下来一直紧密合作。但外人只知道戴胜益,不认识陈正辉。

真相究竟是什么人,已无人得知。如今,陈正辉是王品集团的董事长,而戴胜益也依然持有份最多的股份,只不过已经退出管理层。

对戴胜益来说,王品集团是他的孩子,自己绝不会伤害它。 但孩子大了,也有自己的道路要走, 父母要学会放手。

退休后,戴胜益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中,创办了“益品书屋”,想要唤醒人们对阅读的重视。

有人叹息,有人劝他回去,但戴胜益表示 “一个人只能做好一件事”。

选择了另一条路,他依旧走得坦荡又自在。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

投资中国网
标签:
首页2,裕马广告(美女与电脑) 广告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