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温州人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创业,如今他的企业年产值超4亿
2018年 04月 17日    来源:温州人物洞头一隅,大门岛上,一辆辆装配有智能监控物联系统的槽罐车,满载着由浙江弘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增塑剂新材料,按响启程时的车鸣,刺破了小岛清晨的薄雾,整齐划一地沿着大门大桥驶向全国各地。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家从无到有的科技型工业企业,在公司创始人叶少云的带领下,仅正式投产两年时间,其年产值预计达到4.5亿元,产量全市领先。
舍弃百万高薪
青年游子回乡创业
高中毕业走上社会,叶少云已经展露出优秀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从在家人企业中帮忙,到自己创办鞋厂,叶少云用六个月便学到了企业管理和生产的基础知识,并在第一年实现了十几万元的利润。
在接触南方客商的过程中,凭着对当时广州创业潮的向往,他决心放弃小有起色的初期产业,只身南下闯荡。
自己做饭,自行车出行送货,远离家乡安逸的工作生活节奏,叶少云选择了在异地打拼的艰辛。他笑着说:“当时不觉得苦,在广州的日子里,还把广东话说得跟本地人一样。”
也正是借着一口标准的广东话,和强大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获得了进入香港化工产业的机会,并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一步步升职,担任知名化工企业的温州总代理。
因工作需要,叶少云经常需要在广州温州两头奔波,这也让他逐渐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受家庭和个人的因素影响,加上这些年自己的资源和经验积累,让我决定放弃高薪,开始回乡考察创业项目。”叶少云谈到,在市场奔波的十几年间,自己收集了大量的市场信息,加上对瑞安传统制鞋产业进行细致分析,发现制鞋配套的增塑剂产业与塑料软制品行业,一直未有本土企业涉足发展,这让叶少云看到了其中的发展机遇。
住工棚半年
为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原料成本和运输成本,是制约增塑剂产业在温州发展最大的问题,而要获取成本优势,就必须从解决原材料运输费用高的问题入手。”经过前期的市场摸底和项目调查,叶少云最终将企业设点选在洞头。
在他看来,洞头大门岛一方面有闲置的工业用地资源,另一方面,靠近工业运输港口的优越地理位置,可以通过海运来很好地解决运输成本较高的问题。
经过与相关部门的多方沟通以及充分的项目可行性调研,2011年,浙江弘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公司成立建设初期,对于岛上匮乏的基础设施,以及尚未建设完成通车的大门大桥,叶少云只能从零开始,也体验了一把“海岛拓荒者”的艰辛。
“一开始这里连水电都没有,我们自己去申请然后铺设管道及线路设施,工厂建设过程中的所有东西,我们都要用船运到岛上。”叶少云说,为了抓好建设质量,赶上工程进度,连续6个月他直接住在厂区的工棚里,与建设工人生活工作一起,早出晚归,甚至把身体都搞垮了。
2015年,企业也正式建设完成,开始生产。叶少云也在这将近4年的时间,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外聘专业的生产团队,将整个企业的框架逐步搭建完成。
运用新思维
两年实现年产值4.5亿
得益于企业前期打下的坚实基础,以及依托海港码头所取得的区位优势,叶少云生产的增塑剂以及化工助剂产品,很快便打开了浙闽地区的增塑剂销售市场。
叶少云说:“在传统的槽罐车运输过程中,一直存在偷盗的现象,偷盗造成产品缺斤少两是小事,最担心的是偷盗人员为了不让人发现,以次充好,这会对使用我们产品的下游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彻底解决偷盗问题,叶少云投入大量资金自建车队,采取物联网运输模式,把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机械锁具完美结合,实行车辆及出料口全程监控,通过手机便可以实时查看货物的安全,杜绝了偷油诟病,将原先液体运输途中普遍存在的损耗率从3‰降到0.03‰,大大提升了管理能力与经济效益。
注重创新思维的运用,叶少云还在市场营销方面建立了大数据,用数据分析占有市场,包括产品竞争力分析、市场需求分析、销售策略分析等,不仅占有了温州周边市场,也吸引了山东、江苏、上海等外地的客源。
“2017年预计实现年产值4.5亿元,2018年预计产值6亿元。”叶少云表示,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扩大生产规模,二期将再扩建实施年产近25万吨的多个新增产品项目,待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产值将达到13亿-15亿元。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