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一个真正伟大的中国企业家
2018年 05月 16日    来源:自由的王无理王传福出生的这个皖中小村叫王家嘴,以贫穷出名,当地人管它叫“西伯利亚”,毕业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材料学专业。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成为301研究室主任。但沉默的王传福并不打算一辈子只待在实验室里。1993年,研究总院在深圳创办了比格公司,王传福抓住机会成为公司总经理。两年后,在手机电池的前景越来越确定无疑时,他冒险放弃既有平台,带领几名同事离职创业。
从给各大手机厂商供货逐渐发展处供应其他零部件,显得水到渠成,但是进军汽车领域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资金、技术、品牌等所有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贸然杀入等于找死,比亚迪股价在质疑中一度被腰斩。但后来这项不被看好的业务却是撑起“半边天”的明星业务,部分投资者甚至只关注比亚迪汽车业务。
汽车业务在营收中占比越发重要,谁还敢质疑当初的决定?
2003年并购秦川汽车时,王传福对投资人说“比亚迪一直有生产电动汽车的打算”。言下之意,秦川不过是“跳板”,当船夫构思出电动未来计划时,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在干嘛呢?丰田在干嘛呢?不可思议的战略能力与洞察力。
为什么特斯拉能直接生产电动车,不需要燃油车这个“跳板”?因为美国汽车人才众多,特别是在三大汽车厂不景气的背景下,特斯拉招募高端汽车人才易如反掌。Space X猎鹰一飞冲天,根本原因也在于此——人才。
而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1990年代末合资汽车厂才开始崛起,为数不多的“高端人才”都扎堆在合资厂里享受优厚待遇。造电动车绝不是贾跃亭、李斌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中国汽车工业的水平,民营企业绕过燃油车直接按照PPT把车造出来,今天都难以想象,何况2002年。所以比亚迪选择了最“笨”的路径:先从燃油车做起,培养研发团队、工程技术人员并建立完整的销售体系。截至2017年末,比亚迪已制造并销售420多万辆车(包括燃油车、电动车),在研发、生产、销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时至今日再也不会有人说“电池大王不懂汽车”了。
关于比亚迪的研发能力,说则趣闻,当初为了让博世降低刹车相关的产品报价,一怒之下决定自己研发,当时垄断了该产品的博世也吓的不轻,最后给出的报价腰斩再腰斩,毕竟如果让比亚迪研发出来了,这个产品价格又要贫民化了,那么他为什么不怕其他汽车厂商,独怕比亚迪呢?也许是作为业内人士很清楚比亚迪的研发能力。
一路走来,当初为了支持研发费用而选择燃油车作为跳板,现在大大降低了他的企业形象,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比亚迪多努力,多用心,用户就是不买账,比亚迪的北美总裁说,痛苦的船夫经常需要查理芒格的安慰,很幸运有这么一个睿智的老头可以给睿智的建议。
可喜的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比如在杭州2018年1-4月单车销量冠军是秦,比如今年4月重夺动力电池出货第一,比如唐二代预定量破记录,种种迹象表明,消费者慢慢对其有了改观。
在我们全产业链制霸的今天,独独汽车工业和芯片产业是绝对弱势,如果汽车工业杀出一条血路,那么就是德日这两个靠着汽车工业的国家的末日。我们的原油有八成需要进口,如果断供,整个社会将会停转,前几年为了不被掐住进口渠道-南海,差点动武。如果新能源汽车杀出一条血路,那么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威胁能源危机也不复存在。
其实王传福完全可以靠着比亚迪电子给手机厂供货,获得优越的物质生活,但他并没有,选择一条艰辛无比的道路,一路在质疑声中走来,凭着十几年的技术积累,用超前的战略为中国车企弯道超车铺就一条可能的道路。
以船夫的能力,电池起家后,本可以拿着大量资金投身房地产,走一条更简单的路。
但他没有炒房,没有投身互联网,扎扎实实做实业,从无到有积累技术,只能说有点像任正非,具备他们那个时代独有的家国情怀。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