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8年,如何做到估值55亿美金?
2018年 05月 25日    来源:接招这个5月份,对于总部位于杭州的微医来说极为不平凡:先是完成5亿美金的Pre-IPO轮融资,接着又以55亿美金的估值入围“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在这份由硅谷著名数据研究机构PitchBook发布的榜单上,微医成为26家入围公司中唯一一家医疗科技公司,紧随Uber、滴滴等超级独角兽之后。
从2010年的挂号网,到2015年改名微医,再到今年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互联网医疗科技企业,八年时间,微医做对了什么?
之前曾采访过一位创业者,他的公司现在也是准度独角兽级别,但不是互联网医疗行业。2015年创业之初,他最想切入的领域就是医疗。经过全方位考察和深度思考,他还是放弃了,当时的理由有三点:
首先,医院谁好谁坏,不需要互联网公司去评判,因为头部资源很集中,需求端的指向性很明确;
其次,医疗资源作为供给端,其效率很难被优化。以药品为例,一般OTC都是感冒药,而真正有利润空间的处方药又受政策管控。供给端的效率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再次,中国老百姓的医疗费用支出,手术是大头,这些保命钱,都流向了头部医院,互联网公司腾挪的空间很小。
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整个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其实是呈现犬牙交错的网状结构,并不适合互联网单点突破的制胜法则。要搞就搞大的,是互联网医疗领域创业绕不开的一条路,可惜这让很多创业者望而却步。
微医创始人廖杰远说:这么多年最深的一个体会是,医疗、医疗科技、医疗医药和医保是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如果想在一条线上寻找价值模型,寻找盈利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真正把云、医、药、险整个产业链贯通之后,会发现每一条业务线不仅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恰恰是通过这个贯通,突破性地解决了这个行业的沉淀已久的难点问题,迎来了一个巨大而全新的蓝海。
微医是谁?
所谓打通产业链,无外乎三个关键环节:医院、医生和患者。而且要让三者之间相互连接,而不是单一链条的连接。
“微医八年来干的事情就是去建立医疗供应网络和医疗供应能力,这是微医与所有其他企业不一样的地方。”廖杰远说。
供应网络和供应能力,都是解决供给端效率问题绕不开的两大维度,只有释放它们的效能,才能满足需求端(患者)的诉求,进而真正形成网络效应。过去8年,微医在连接医院、医生和患者方面,基本把别人不愿意做的苦活、累活都长期而深度地做了一遍:
1、连接医院:全国最大深度直连的医疗健康科技平台。
连接全国30个省市的2700家医院,覆盖超过70%的三级医院;
连接30个省市的100多家医联体;
连接19家省市互联网医院。
2、连接医生:全国最大的医生在线执业平台。
22万医生:22万医生的第二执业平台,囊括20大类医生标签;
7400组专家团队:专家总数4.1万名,分布在205个大中城市;
3、连接患者:全国最大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也是行业最大流量入口。
1.1亿实名注册用户:来自于微医APP、微医门户网站等在线服务,家庭智能终端,药店智能终端,19家互联网医院,100多个医联体,微医全科中心等。
这些数字今天看起来波澜不惊,但背后却是一家创业公司完成从0到1阶段的巨大跳跃——很多公司由于畏惧这个阶段的苦与累,而不得不选择放弃。
廖杰远选择医疗行业作为创业的切入点,与一位亲人的经历有关:经常凌晨3、4点钟排队挂号,10个月辗转7家医院,最终还是留下了终身不可修复的创伤。
技术出身的廖杰远想,一定要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改变中国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但一个现实是,中国封闭的医疗体制及其壁垒,曾让百度、阿里这样的巨头都望而却步。一家创业公司怎么破?
事实上,在挂号网创立的前一年,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规定,从2009年11月起,所有公立三级医院都要开展实名预约挂号服务。
这意味公立医院都要重新配置自己的信息系统,廖杰远从解决预约挂号入手,剑指医院的IT信息系统的改造。
上海成了挂号网的第一个战场。廖杰远和团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拿下了华东地区最大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当时公立医院一般面临两个问题:一是IT系统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不敢轻易把自己的系统交给外面的公司,担心数据安全。
为了打消医院的疑虑,当时的挂号网创造性地提出了前置服务器的模式:通过技术手段让医院内网数据在最短时间内(几毫秒)与外网完成数据交互,同时保证不与外网产生延时连接,从而避免了安全风险。
正是凭借这一招,挂号网拿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单:获得了华山医院5%的号源。
一炮打响之后,挂号网凭借技术优势迅速拿下复旦系其它8家医院。到2011年底,挂号网与全国267家医院达成了合作。这背后的秘密其实就是两点:软磨硬泡,以及技术为王。
在挂号网最初的四年里,赶上了两大红利:公立医院信息化系统改造的红利,移动互联网普及的红利。廖杰远完成了三个里程碑事件:2012年注册用户突破3000万;2014年合作医院超过1000加,并于当年拿到腾讯领投的1.064亿美元B轮融资。
到2015年公司更名时,微医也进入了改革深水区。
凭什么当选全球最佳?
挂号业务是微医的创业切入点,它可以解决行业痛点,但很难形成行业势能。这次微医之所以能够入选“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的榜单,很大程度上微医云技术平台的形成。
长期以来,医疗行业的“疑难杂症”是资源分布不均、资源利用率低、数据体量暴增、信息过载等。
微医云的着眼点,就是把整个医疗行业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整合在一起用技术手段各个击破,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单点突破之后却无法破局的瓶颈。
打造医疗云,医疗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是核心。微医云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系统、流量、运营三项能力,具备了远程诊疗、远程会诊、远程转诊、远程培训、云病历、云检查检验和支付结算、云药房等八大系统平台,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数据联、能力联、服务联、支付联、供应联。
以数据联为例,它是指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从预约挂号起步,微医在全国医院部署了1700多套前置服务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了医院内外网的信息安全交互,实现全国最大规模的“医院窗口云化”,并与30个省市的2400多家医院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数据互联,这种用技术整合信息的能力在以往是无法想象的。
在微医云平台的基础上,微医逐步形成了对政府客户、医院客户以及行业客户的技术供应能力。
针对政府,微医云提供区域健康大数据平台、互联网+医疗便民服务、区域云HIS/LIS/PACS、区域云电子病历等解决方案。既有全省的区域健康大数据平台,又有面向基层的智能分级诊疗诊疗平台。
针对各级医院,微医云提供互联网医院/医联体平台、人工智能AI应用、数据集成平台、悬壶台(中医AI)、莲芯堂、华佗云、基层全科辅助诊疗、基层全科培训教学等解决方案。
针对医疗行业,微医云与腾讯云、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共建国内首个由公有云和医疗云共建的全国健康医疗行业云平台。
这个平台主要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政府和医健企业等全行业用户,提供包含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云药房等在内的数十种智能医疗云应用平台和医学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说白了,就是把微医过去8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赋能给行业客户。
“微医云是微医的一个基础技术平台,这个平台支撑起了三块业务:微医疗、微医药、微医险。”廖杰远说,这四项业务放在一起,组成了今天微医的四驾马车,它们之间彼此打通了,才能解决行业性的痛点问题,缺一不可。
中国版“凯撒医疗集团”?
过去8年,不断有投资人问廖杰远,微医到底要做成什么样的公司?如果说一开始廖杰远还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愿景的话,那么随着微医云的技术赋能越来越强、整合的信息和数据越来越多,廖杰远现在已经心有所属:中国版“凯撒医疗集团”。
凯撒医疗集团是美国HMO的鼻祖,也是全美最大的HMO,2016年服务客户超过1170万。通过整合患者、医生、诊所、医院和保险机构,凯撒医疗集团建立了基于共同价值体系的医疗健康服务闭环,将整体医疗服务成本降低了17%。
微医过去8年的最大财富积累,就是中国医疗行业自上而下的海量参与者。
截至目前,微医已与全国30个省市的2700多家重点医院、22万名医生实现连接,在19个省市建立互联网医院,成立了12个由院士领衔的专科远程会诊中心,与中国排名TOP10的医院共建医联体,在全国建立起100多个区域医疗服务基地;
同时,微医搭建了包含微医全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药诊店在内的1.5万家覆盖全国的医疗服务网点,形成居民家门口的健康服务中心,为个人、家庭和企业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一站式的健康维护和医疗服务。
另外,由微医通、微医APP组成的软硬件终端已帮助1.1亿多个人用户和120万家庭便捷获得全时、全程的医疗健康服务,累计服务人次达到8.7亿。截至2018年1月,微医通累计签约订单已超过120万台。
显然,微医要做的就是类似凯撒医疗集团的新型HMO(健康管理组织):整合微医8年来在医疗、医药、保险领域积累的资源和优势,形成“线上+线下、全科+专科”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全人、全程、全家的管理式医疗健康服务。
廖杰远说:“有个互联网理论叫羊毛出在猪身上,说的是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在医疗领域,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可不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而是在业务相关多元化之后,会产生巨大的联动效应,这就避免了始终无法单点突破的医疗行业困境。”
这次微医之所以会被评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也正是因为多年来在前沿技术上的巨大投入。所以,微医能跑出来,其路径其实很清楚:早期通过坚持做苦活、累活,打下了最初的护城河;然后把流量变成数据,再通过技术深挖数据背后的价值,让护城河变宽、变深。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