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榕资本张震:领投拼多多做决定只花了15分钟,创业者不能太依赖BAT
2018年 06月 03日    来源:寻找中国创客“其实你不是来看我的,你是为了看电影来的”,5月24日,暴风影音CEO冯鑫跟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调侃道。
两个爱看电影的男人情谊始于2006年张震在IDG资本工作时对暴风影音的投资。多年前,张震就在家里安装了一个家庭影院,用的是当时最好的嵌入式音箱。冯鑫看完很震撼,就想是否能为所有爱看电影的人研发一款便携式投影仪,于是做出了小魔投。
直至今日,电影依然是张震业余生活中难得的调节剂。安静看上1个半小时,完全沉浸到剧情中,相比平时识人、看项目不断发问,持续输出,这样的内化时光尤为难得。
2002年从清华研究生毕业的张震加入IDG资本,一路晋升至合伙人。2013年,他开始思考在变动的VC大时代中有所不同,于是跟同为IDG合伙人的高翔、投资了小米的IDG副总裁岳斌独立出来创办高榕资本。
张震在IDG时的投资成绩单包括了暴风影音、Razer雷蛇、吉比特、诚迈科技、万兴软件、蓝港、神州付、3G门户等等,他讲究命中率,在IDG十余年里投资了不到30个项目,其中10个已经上市。创办高榕后,张震在A轮就作为领投方投中了后来估值超过百亿美金的拼多多。
张震判断项目非常敏锐、迅捷。比如当初他和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只交流了15分钟,就毅然决定投资。在水滴公司联合创始人杨光看来,张震对业务的理解精准,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迅速判断,思路清晰,同时在投资后会以公司的发展为第一要义。
当整个创投圈都在寻找下一代的TMD时,高榕已经在AI及前沿技术、新消费赛道深度布局。
“资本市场面对的诱惑很多,很多时候都是阶段性的诱惑,而不是追求长期价值投资的机构应该去做的事情。有所为,有所不为,知止而后定。这是我们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原因。”张震说。
要点速览
好的投资人不会仅计较价格,更重要的是看未来的成长空间。
拼多多消除了一个传播过程中的人性痛点,即人们不是为了占对方的便宜,而是可以共同获得一个优惠的价格。
应该欢迎竞争,如果扛不住竞争,那你这个公司就应该倒。
BAT并没有强大到什么都可以做成,有些事情,因为平台太大,不能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一个细分的事情里去,但一个创业公司会投入所有筹码,这就是创业公司的机会。
做投资最难的是在一个信息相对有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判断。
谈Vision Fund
对合作谨慎,希望参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寻找中国创客:最近,日本银行家孙正义领导的软银集团旗下Vision Fund筹集了1000亿美元,要在5年时间内投资70到100家科技独角兽。你们在A轮就投资了平安好医生,这个项目为何会被Vision Fund看中?
张震:健康很重要,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是一个巨大市场。平安好医生打通了和平安健康险之间的支付通道,形成了支付的闭环,购买平安家庭健康险的用户可以享受平安好医生的在线医疗服务。美国的家庭医生很普及,但在中国还是空白。另一方面,从保险的角度讲,中国现在健康险的渗透率和人均花费跟美国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寻找中国创客:Vision Fund在全球大手笔的投资,会导致新创公司的估值迅速扩张吗?
张震:任何事情的发展在刚开始时都会经历泡沫期,过度膨胀或者过度的信心,之后会回归理性。如果估值太高,在二级市场也会遇到退出瓶颈。我曾经跟Vision Fund探讨过一些项目的合作,其实他们还是很谨慎的。
寻找中国创客:风投圈对孙正义的这只基金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会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还是说他在炒高一些项目,让谨慎的钱更难投资?
张震:对关注早期投资的基金其实没有影响,因为它不太投早期的项目。会有影响的可能是处在同一个阶段,比如融资额在三、五亿美金的项目,做后期投资的PE基金可能会有压力,所以这些机构现在也在考虑募大额的基金。
寻找中国创客:这只基金看项目的风格是什么?在价格上强势吗?
张震:好的投资人不会仅计较价格,更重要的是看未来的成长空间。腾讯上市前很多人觉得估值已经不低了,但你看它上市后又涨了多少倍,所以价格的高低是相对的。同时,基金规模大了后,资金方对回报率的要求也不一样。
寻找中国创客:从你的角度观察,这只基金在中国市场的愿景是什么?
张震:和其他的海外基金一样,都是希望参与到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中,参与到最优秀的一群企业的发展中。这个趋势不仅仅是在中国,全球都一样。对能够改造传统行业的这一批最冒尖的新型企业,大家肯定都是希望参与其中的。
寻找中国创客:在中国,有基金能跟Vision Fund抗衡吗?
张震:它的优势是大,但有些人的优势可能不在于大,而在于人脉网络。
谈拼多多
黄峥对行业见解独到,15分钟就打动了我
寻找中国创客:你跟拼多多的黄峥相识很早,你提到看中作为创业者的黄峥不断进化的能力,这种进化力除了估值以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震:他思考问题的深度。第一,很善于思考。第二,能够结识一批最优秀的企业家,包括丁磊、王卫、OPPO的段永平、淘宝的孙彤宇,这四位优秀的企业家也是拼多多最早的投资人。其实能有幸跟其中一个人做好朋友,就是很好的运气了。2006年,段永平第一次见巴菲特,就带了黄峥一起,那时候他还很年轻。有机会跟全球最优秀的企业家、投资家一起交流,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有时候大道至简,一句话就通透了。
寻找中国创客:作为曾在谷歌工作的精英创业者,黄峥想到去三四线城市挖掘机会,包括做拼多多,灵感来源于哪里?
张震:一个是他过去创业做电商的经历,第二是做游戏的经验,游戏实际上是在研究人性。为什么大家会口口相传拼多多,就是因为它消除了一个传播过程中的人性痛点,即人们不是为了占对方的便宜,而是可以共同获得一个优惠的价格。
寻找中国创客:怎么看待拼多多面对的争议?
张震:每个创业公司都会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创业者,这些人也是最有创新和突破精神的。其次,拼多多只是一个初创公司,成立也就两年多时间,发展速度超出了大家的预期。所有的平台型电商,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挑战恰恰在于留给你解决问题的时间也很短。平台最重要的是建立规则、信用。我觉得,对于这些创业者应该有更多的包容。
寻找中国创客:做早期投资,具体投到某一个项目的时候,看人多一点,还是说看事多一点?
张震:首先看人。黄峥做拼多多时他15分钟就打动了我。如果一个创业者选择了错误的业务方向,那本质上还是人的问题。
寻找中国创客:他的哪个细节打动到你?
张震:他对行业独到的见解,和他的强大执行力。黄峥对要做的事情理解很深,比如当时国内有很多创业公司要模仿Jet.com,这是家要做网上Costco的创业公司,但很多人对其业务并不真正了解。而黄峥很敏锐,他很早就发现了Jet.com,并成为了前几百名的会员,他会亲身体验,然后再深度分析和研究其业务模式有哪些问题,如果要适用于中国的消费环境需要做哪些优化和改变。
寻找中国创客:你跟黄峥最近的一次交流是什么时候?现在他会更关切哪些问题?
张震:一周前。用户体验和怎么能更好地回馈社会。
谈BAT
创业者要跟BAT合作,但不能太依赖
寻找中国创客:现在很多移动互联网项目是基于微信生态圈来做,但是一旦出现被封杀的问题就会很被动,比如近期的微信封杀外链,作为投资人,你如何预判这样的风险,如何提示创业者?
张震:我认为创业者需要跟BAT去合作,但同时也不能太依赖,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发展。很多品牌可能只限于在某个平台还不错,但是脱离平台,会发现在外面独立发展就很难。只有在各个渠道都有好的销售,才能成长为中国的宝洁、中国的欧莱雅,才足够强大。创业者也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寻找中国创客:再比如你投资的水滴筹,IDG、腾讯也都投资了水滴筹、轻松筹,这些业务有些相近,微信在资源上能确保公平的分配吗?
张震:我认为应该欢迎竞争,如果扛不住竞争,那你这个公司就应该倒。
BAT也是一个商业机构,并没有强大到什么都可以做成,也没有强大到可以左右今天中国商业的一切。 有些事情,因为平台太大,不能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一个细分的事情里去,但一个创业公司会投入所有筹码,所以会更加专注和专业。这就是创业公司的机会。
寻找中国创客:你有没有遇到那种让你特别惊喜的创业者,可以提出来一套方案,不那么依赖于BAT所搭建的基础设施?
张震:有,比如人工智能很多是跟BAT没有任何关联,相反,BAT希望求得跟他们合作的机会,这些公司的技术做的足够深、足够好,别人不可复制,这时候你就很强。
寻找中国创客:但是这些公司可能会被BAT收购,最终还是在BAT体系内循环。
张震:我觉得对创业公司不是坏事,兼并收购也是创业者价值实现的途径之一。同时,我们做早期投资,很多时候是先投资一家公司,之后是BAT、京东、美团等巨头来投资或收购。这是一个竞合的关系,商业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不是说有你无我,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谈职业生涯
时代、人群、渠道、基础设施都在变
寻找中国创客:你十年前在IDG的投资逻辑是什么样的?
张震:投资主要就是对人和事的判断。但当时我还很年轻,缺乏经验,需要不断地交学费。投资能力很难量化,但当你经验丰富后,对事情会看得更远,对人会看得更清晰。今天我再看一个项目,我会自然而然地考虑它缺乏什么资源、需要什么样的人,未来如何退出等等。
寻找中国创客:你做投资交过的一笔最贵的学费是什么?
张震:大概2006年前后在IDG时投了一个高科技公司。这个公司一开始讲的故事很性感,创始人背景也很好,我们和创始人还签订了业绩对赌条款。但投完之后,公司发展得很差,最后公司利润是负的。年底,公司各种各样的问题都爆发了。公司当时已经拖欠了两个月工资,然后创始人就玩起了失踪,让员工去IDG办公室找我,声称“我们对赌失败了,现在公司都是IDG的了,你们的拖欠工资和年终奖就去找张震解决吧。”
那个项目投了几百万美金,当时的春节我都没怎么过好,每天晚上做噩梦,梦里都在想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些事情。
寻找中国创客:后来怎么解决的?
张震:我找到了一家行业里的领头公司,我认为那家创业公司的产品品牌和源代码,对于他们是有价值的。这家领头公司的创始人认可我的判断,最终答应以不小的股份比例把那家创业公司收了。再后来这家领头企业成功IPO了,也为我们之前的投资实现了较好的回报。结果虽然还不错,但其实有运气的成分。这个经历让我刻骨铭心,可以说是我十几年做投资最痛苦的一次。
寻找中国创客:那件事以后有没有觉得哪类创业者是一定不能碰的?
张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创业者要脚踏实地,不能盲目乐观。
寻找中国创客:你一般什么情况下才会跟创业者去签对赌协议?
张震:对赌协议我是有体会的。我学法律出身,最初以为可以通过协议来控制风险,其实不是。很多时候你不能把自己对事情的判断寄托在协议条款上。对于早期项目我现在不轻易签对赌协议。若签,一般也是选择单向对赌,即你做到了我奖励,做不到不惩罚。因为我觉得你做不到是我自己判断出了错误,我应该为自己的错误去承担后果。
寻找中国创客:你出来创办高榕资本,跟原来在IDG做合伙人,两段经历之间的影响和区别是什么?
张震:IDG的经历是一个好的基础,我们很感恩IDG,投资的技能经验、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在IDG时期。但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经验也会制约你的发展。因为时代、消费人群、消费习惯、渠道、基础设施都在变化,永远不变的就是改变。
比如,投资方向每两年就是一次大的改变。投资重点早前几年是互联网金融,随后两年可能就变成了金融科技,现在就变成了新消费、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作为投资人只能持续去学习,找到新领域最牛的创业者。
寻找中国创客:如何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投资人?
张震:我总结,需要三个条件。一是10年的投资经验,这是学制。因为经济有周期,如何考虑在不同的阶段来进入和退出,这背后是科学的,好的投资人是要跨越周期的。二是投出不少于1亿美金,这是学费。这背后是你有机会参与的项目数。粗略按照一个项目500万美金算,1亿美金就是20个项目,有了20个项目你才能跟不同风格的创业者、不同类型的公司打交道,你才能不断总结出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方法论。第三,退出的现金回报要超过投入的资金成本,而不只是看账面回报,因为账面回报明天就可能清零。按照这三个标准,在中国可能找不出100个人。
寻找中国创客:你们复盘时,会提到哪些遗憾?
张震:我们肯定会错过一些优秀的项目,肯定也有投错的项目。就像别人问巴菲特,你为什么错过微软和亚马逊等优秀的项目,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我们愚蠢。”连巴菲特都敢于承认自己的愚蠢,其实我们愚蠢的时候更多。
做投资最难的是在一个信息相对有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比如,如果我们判断十年后没有私家车,那么我今天就要去投私家车之外的新模式,传统4S店的相关投资就要取消,而去看汽车共享或租赁的模式。
寻找中国创客:你奖励公司,包括给创业团队期权激励、公司上市送金砖,投资人要跟创业者做兄弟吗?
张震:一个公司做得好,99.99%都归功于创业者,投资人起到的作用相对比较微小。创业者带来这么好的回报,就应该感谢他。比如送上市纪念金砖,对成功企业家而言他们不会在乎这个,但我们要表达一个感激的心意,作为一个纪念。
不管做投资还是做人都应该有感恩之心。如果你没有,就很难跟人建立一个长久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因为这不是一锤子买卖。
寻找中国创客:你如何把握退出节奏?作为投资人的角度,看好的话可能不愿意过早退出,同时也要考虑资金成本,如何平衡?
张震:我们的原则是顺其自然,不能拔苗助长。每个项目退出都有自己的计划和节奏,比如IPO、并购等。但首先是需要考虑创业者的发展意愿。比如创业者也许不愿独立IPO,而是希望把公司并给上市公司,以获取更好的行业资源支持。
寻找中国创客:当下以及十年后,当人们提起高榕资本,你希望他们用哪句话来概括你们的slogan?
张震:价值观很正,有所为有所不为。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