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万到30亿,这位莆商缔造了福建最大医药流通巨头!
2018年 06月 30日    来源:环球闽商传统的药店企业上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融资以壮大企业规模并提升竞争力。但是相比海外的药店零售连锁市场,我国的药店连锁规模并不大,而来自厦门的鹭燕医药是福建省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
鹭燕医药(002788)全称为鹭燕(福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福建厦门,主营业务包括药品、中药饮片、医疗器械、疫苗的分销以及药品零售连锁。
2016年2月18日,鹭燕(福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鹭燕医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功上市,成为福建省唯一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医药商业企业。
“鹭燕医药”实际控制人为吴金祥,来自福建莆田,这位莆商性格低调,但是就是他一手把鹭燕送上市。
01
从打工到接手“鹭燕”
吴金祥出生在莆田壶公山脚下的一个农村家庭,1985年,吴金祥进入厦门电容器厂,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1993年进入了厦门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直到1996年。十年间,吴金祥管过工厂、作过研发、干过销售。
1996年,对鹭燕是起死回生的一年,这一年也成为吴金祥事业新的起点。鹭燕医药前身是厦门鹭燕医药联合发展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以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辖下的中国科技交流中心名义,注册70 万人民币成立的国企单位。
由于各种原因,当时,鹭燕药业联合一年业绩不到几百万,公司基本快要倒闭,正寻求改制转型。吴金祥和他的同乡朱明国等5个人凑了6万6千元人民币决定接手“鹭燕”。
02
带领”鹭燕“一路高飞
进入鹭燕医药联合公司时,吴金祥成为公司第三任总经理,在此之前,鹭燕已经有过4 任董事长了。吴金祥虽然作过销售,但对医药也是外行,一切要从零开始创业。
吴金祥和他的几个合作伙伴们为自己开了很低的工资,带领鹭燕调整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过几年的苦练内功,鹭燕摆脱困境,公司实施微机化网络管理,建立了ERP系统,并通过国家GSP达标验收,开始整装待发。2000年,鹭燕兼并了建发制药属下怀德居统一大药房的6家门店,迈出了扩张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当年公司营业额首次突破亿元人民币大关。
在厦门站稳脚根之后,吴金祥开始谋划走出鹭岛向外扩张。由于福建山区众多,山区村落分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实现销售网络对农村人口的覆盖,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
鹭燕先后在福建的南平、宁德、三明、龙岩、漳州、泉州、莆田以及福州和厦门都设了分公司,自建仓库,并配备了相应的运输车辆,从而能及时地将药品配送到当地的医疗机构。
吴金祥带领公司顺应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导向和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坚定实行“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的双向发展战略,借助渠道优势,实施“纵向”发展,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张延伸。
·2000年收购并控股怀德居药行有限公司;
·2008年,相继成立了南平鹭燕医药有限公司、莆田鹭燕医药有限公司和厦门鹭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收购福州富利达生物实验制品有限公司和福建省耀升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2011年收购福州三和堂医药连锁公司;
·2012年并购安徽省大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并购香港嘉文洋行;
·2014年并购香港泰嘉药业有限公司等。
通过多种形式推行扩张战略,并购、开办医药相关企业,鹭燕不断发展壮大。医药零售业务方面,鹭燕医药共有直营零售药店140家,门店数量是福建省第四,厦门第一。
03
资本相助一飞冲天
成立20年以来,鹭燕医药逐步发展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形成药品、疫苗、医疗器械、诊断试剂、中药饮片、生物制品、保健品等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鹭燕的成长,也得益于该公司很早就吸引了投资,并在财务方面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吴金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承,2002 年后公司在极速扩张的过程中,面临资金成长有相当大的压力。
·2005年,鹭燕引进一家马来西亚主板上市公司的数千万元人民币投资,并通过马来西亚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和新加坡律师事务所的法律审慎性调查,当年变身为鹭燕(福建)集团;
·2009年,鹭燕又引进福建省政府投资资金的红桥创投,并开放集团高级主管认股,资金被用来深化渠道建设。
·2010 年6 月,具有央企背景,为中国建设银行成立的建银国际医疗保健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了鹭燕集团1.5 亿元人民币,协助鹭燕进军全国医药市场。
·2016年2月18日,鹭燕药业首次公开发行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功上市,成为福建省唯一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医药商业企业。
吴金祥无疑是相当低调的,但是他带领的鹭燕药业能够一飞冲天,也让这位低调的莆商渐渐浮出水面。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