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最低调的人干成了最大的事业
2018年 08月 13日    来源:手机用户1021076362692017年2月24日,顺丰控股借壳上市,46岁的王卫敲钟时穿着他一贯穿的工作服,由于他的财富一跃名列中华区第三,很多记者要采访他,但都被他婉拒,他被称为“中国最神秘的富豪”。
王卫在一次内部会上说:“现在公司上市了,今后我说话会更少,大家都要保持低调。”
01一次采访
王卫创业18年从未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时代周报》知名记者早年想采访王卫,拨打顺丰客服电话提出采访要求,顺丰方面委婉地拒绝了。
记者就想不通了,说:“又不收版面费,免费为你们做宣传都不干,没有哪家企业是这样的。”于是,记者又请一位快递行业资深人士帮忙牵线,那人说:“你算了吧,想采访王卫,门都没有。”
记者没辙了,只好在采访了数十位业内人士后,从只言片语中渐渐勾勒出王卫的人生轨迹和音容笑貌。后来,又有资深体记者找到国家邮政部领导递话,王卫还是委婉拒绝采访。
另外一位行业报主编多年来一直邀请王卫“来坐坐,喝喝茶,不是采访,是内部交流”,王卫答应了,就是从来没有出现过。
只是在2011年中国最具权威的《人民日报》要采访他,他破了一次例,但他也避谈个人,避谈成绩,只讲公司的问题。
《孙子兵法》上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低调代表成熟和理性,王卫明白接受过多的媒体吹捧,反而会令其滋生浮躁、盲目自大,弄得自己分不清几斤几两,结果不能理性地思维和正确地决策,最终会被捧杀。
日常生活中,有实力的人都知道靠实力说话,不事张扬、低调谦虚、埋头苦干,正如古语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02一张照片
采访不到王卫本人,拍几张照片总可以吧?可是媒体记者仍然没拍到,只好请企业内刊编辑帮忙。
内刊编辑接受任务后,开始寻找机会,说是给王卫拍一张光辉形象照,即让他坐在老板椅上面看文件、批项目,王卫摆摆手说:“你们的镜头要多对准一线员工,再说我的光辉形象是干出来的。”
最终,编辑只照到了王卫的侧面和背影。香港有记者也在捕捉王卫的身影,一次《壹周刊》的记者为了拍到王卫,在顺丰深圳总部的写字楼前守候,可是数日毫无所获。
后来听说王卫最常去的是一线收件点,于是他就混进顺丰香港的收件部,做了一整天的快递员,收派了300多个包,最终等来了王卫,拍到了王卫的照片,于是写了文章配上照片,刊登在报上。
王卫看后让相关人员联系报社,把照片要了回来。
在这个物质喧嚣的年代,唯有低调的人才能坚持淡定从容的志趣,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风云莫测的人生。
低调做人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品格;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
社会上,不少企业家恪守“不曝光、不上镜、不见报”等原则。低调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不凡之人也将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03一次会见
顺丰早年也是举步维艰,王卫几次资金链断裂,他不求人,而是将自己的房产拿去抵押。
2004年 FedEx策划进入中国市场,预见到顺丰前景远大,想收购,当时王卫很缺钱,于是与他们见了一面,可是当对方开出的价码是50亿时,王卫觉得顺丰被低估了,于是拒绝。
此后,王卫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自力更生”,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好,试图投资顺丰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想给王卫融资,但王卫始终不肯出来见面,他们想只要见上一面,定能说服王卫,于是对外开出50万中介费的价码,却始终没有如愿。
一位给顺丰做过咨询的公司董事长说:“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很多美国投资商曾经找到我,希望我能够牵线,一旦成交,将付给1000万美元的佣金,可是王卫没有给我这个机会。”
马云两次到香港约见王卫,王卫避而不见。马化腾在深圳约见王卫,也未能如愿。
企业长足的发展最终还是靠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和经营管理的能力,靠财务报表成绩单来说话的。古今中外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低调做人的典范。
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信奉“少说、多做、悄悄干”原则。王卫的低调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谋略和智慧。
可是,也有不少成功者在无休止的张扬和卖弄中不知收敛,终因树大招风而招致诋毁和劫难而前功尽弃。
04一次露脸
一次,市政府请王卫参加个企业家座谈会,王卫接到通知后说:“让办公室主任去。”
市委秘书长知道后,很不高兴,直接给王卫打电话,批评说:“请你来是看得起你,你可以与市长、市委书记对话,很多企业请客送礼想来,都没批准。”最后王卫还是派副手出席。
又一次,顺丰被行业评为第一名,邮政部请王卫去领奖,王卫很高兴,但又说:“让公关部派人去。”组委会知道后,又兴师问罪:“部长说了,会上要请你介绍经验,多好的露脸机会。”但王卫仍然没去。
可是在“非典”、汶川“5·12”地震等灾害面前,王卫却站出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王卫自掏腰包捐了一大笔钱,却是以企业名义捐的,当主办方想请他现场举牌,然后再现场采访他,他笑着说:“怪不好意思的,你们放心,我承诺的钱一分都不会少。”
有人说他傻,因为很多企业捐款都是有条件的,比如要宣传,还要有一定的曝光度,他却啥也不要。
就连王卫入选“20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领奖实在是没办法推脱,他以不接受采访为条件出席了。
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作秀狂欢”中,但王卫知道一时“炒作”的知名度,虽然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企业家毕竟不是演员,市场业绩与利润才是真正的生命线。
只有懂得低调做人,才能够在社会这个纷繁的大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王卫刻意地保持低调,不在露脸、作秀、表演上浪费时间精力,结果一鸣惊人。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