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榕资本张震:拥抱失败,不怕挫折!资本寒冬即将结束!
2017年 07月 05日    来源:天使茶馆.jpg)
1.
投资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我在2013年离开IDG资本,创办高榕资本。现在看,当时出来是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
「天时」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指90后、95后成为主流消费人群。相应要求创业者年轻化,投资人也要年轻化,但要比他们更有资源和经验。
第二是指互联网+。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主要解决的问题围绕两个关键词:产业互联网和新兴技术。
产业互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的思维和手段改造传统行业,比如教育、金融、医疗、物流等。新兴技术是指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机器人应用、AR/VR等概念。
「地利」指的是认同风险投资理念的高净值人士已经成长起来了。以前在中国主流的VC,特别是投TMT领域的基本都是美元基金,它们管的是来自美国或者欧洲的钱。而在2010年以后,中国的创业新富阶层逐渐产生了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他们非常了解创业,也愿意把钱交给本土机构以LP的身份参与股权投资。
「人和」很容易理解,就是高榕资本拥有广泛的人脉。团队本身合作多年,都是兄弟。
「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具备,你再不做就会错失良机。
“失败并不可怕,你要去拥抱失败,不要惧怕挫折。”
2.
拥抱失败,不怕挫折
VC是一件苦逼的事情,可能有四种情况会让你痛苦。
第一种是你都没机会去接触那个项目,就被别人投了;
第二种是你看到一个项目,把它 pass 了,结果这个项目成长为独角兽了,你开始怀疑自己;
第三种是你看到一个好项目,也做出了正确判断,但你发现如狼似虎的前辈同行们都在,没拼过他们,最后你没能拿下它;
第四种是你好不容易拿下了一个项目,结果发现它完全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美好,实际情况可能与你想象的相去甚远。即使做了很多尽调,依然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很多问题,你只有真正进到项目里面才会发现。所以,对于年轻的投资人而言,每一步都是巨大的挑战。失败并不可怕,你要去拥抱失败,不要惧怕挫折。
当投资人心态形成的时候,会有一种惯性。巴菲特讲,在所有人贪婪的时候,你要恐惧,在所有人恐惧的时候,你要贪婪。逆向思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投资的本质是赚钱,当它已经不能赚钱的时候,你为什么要投它?比如上门美甲、阿姨上门、我们都没投,我们觉得这个经济账算不过来。不管你叫什么概念,商业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我就看你的收益和成本是不是相匹配,用户的留存周期里产生的价值是不是可以覆盖掉你的获客和运营成本,如果这些达不到,我们就为了概念,等着别人来接盘么?
VC创业有非常大的挑战:
第一,你得募资。别人为什么把钱给你,你是要有能力实现投资回报的,而不是光有一腔热情。
第二,一定要机构化。你面对的都是最优秀的创业者,作为投资机构,你能给他们什么支持?在这方面,我们的CFO、法务总监、HR总监等,教育背景和工作履历都很牛,这样才能给被投企业提供更好的投后服务。
第三,建立生态体系。今天公司与公司的竞争,是综合能力的比拼。我们也会布局媒体、天使投资基金、融资顾问公司、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投他们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被投企业,帮我们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第四,基金的个人属性不能太强。当一个基金与某个人的个人品牌连接过于紧密的时候,风险是很大的。我们是想把高榕打造成一个可传承的事业平台,让年轻的投资团队成员在这个平台上也可以获得没有玻璃屋顶的发展空间。
3.
「盯人」和「盯事」
对于所有投资机构而言,最大的挑战都是未来你如何复制你过去的成功经验。我们通过在行业里十几年的磨砺,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高榕资本的「双引擎策略」,它包含两个维度——「盯人」和「盯事」。
「盯人」就是寻找最优秀的精英创业者。目前的市场环境与10年前大不相同,10年前正值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波浪潮,很多草根创业者参与其中,并获得巨大成功;而眼下市场对创业者的要求更高,我们更需要「精英创业者」,他们的特点是:管理过大的团队,操盘过大的战略,有融资能力又有行业资源。相比草根创业者,他们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我们最关心创业者两个方面的特质:第一,大格局,第二,执行力。创业者的格局决定他的作为;有没有执行力,很多人都看好互联网的某个发展方向,但是你能不能拥有足够的资源并快速建立起竞争壁垒,是决定你能否成功的关键。
要做好「盯人」,少不了系统性工作的支持。我们与中国约30家最牛的互联网企业中高层保持密切联系,当他们有离职创业的计划或投身到创业型企业的打算时,我们会第一时间知道。通过以上几层渠道,能够保证我们与最优秀的创业者保持零距离。
「盯事」就是指自上而下地研究、梳理行业资源,找到最优秀的公司。目前高榕资本组建了5、6个人的专职分析师团队,每周都在进行行业动态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比对发现一些显示「哪些行业/方向可能成为重点」的最新线索,从重点当中找到最优秀的被投企业标的,进而与它们接触,达成投资。
我们通过「盯人」「盯事」的双引擎策略使我们找到最优秀的项目,复制过往成功经历。
2017年创业市场在经历了一年半的寒冬期之后,必然会逐渐开始回暖,会有更多的创业者重新开始考虑动创业计划。
与此同时,我们投资的优秀创业企业,经过1-2年的发展,也都逐渐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我们需要用更大的努力为他们提供服务和资本市场的助力。
4.
资本寒冬即将结束!
我认为“资本寒冬”是相对的,并且未来持续的时间不应该太长,市场整体应该在2017年会逐步呈现出更为活跃、稳步上升的态势。原因在于,“寒冬”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投资机构手里的钱都不少,大家都在等着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投资标的出现。
在退出方面,我认为如果一家被投公司的业务质地整体是良好的,那么退出环境的变化不会对基金退出带来本质性影响。从高榕自身而言,我们对2017年的退出环境和退出预期还是比较乐观的。
我认为未来的独角兽或者更大规模的公司将出现在三个领域: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的“互联网+”领域;由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的“人工智能+”领域,以及由消费升级趋势推动的相关领域。
前两个是从提高产业效率的角度来看,后面一个是从需求端来看。在供给端,中国人力成本上升、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都是不争的趋势。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非常令人振奋,多种细分领域的技术都面临着一个高峰期。在需求端,由消费升级趋势推动的需求端也很有可能生长出独角兽级别的公司。
在新的一年,对于已经创业的创业者,我建议在“寒冬”时千万不要放弃,因为这对于创业来说时机很好。资本热的时候,很多跟你做同样事情的人也拿到很多钱,竞争会非常激烈。但资本冷的时候,很多浑水摸鱼的人就撤了,竞争对手越来越少了。如果你能够在这个时候挖到赚钱的机会,未来就更有机会胜出。
要知道,“寒冬”是有阶段性的。从15年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有1年的时间了。投资人即使1年多不投项目,他也不可能2-3年不投项目。所以,市场的整体融资形势有可能会在2017-18年好转起来。
对于新创业的人,在资本偏冷的环境下,我的建议是:
第一,不要做别人做过的事情;
第二,一定不要追热点;
第三,不要做太烧钱的事情。
前两项可以避免融资困难,第三项是让你的项目更加靠近商业模式和生意本质,你首先要能够活下去才能有后续发展。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
.jpg)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