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1岁创业做酱鸭,如今市值百亿,堪称“卤菜界老干妈”
2017年 12月 28日    来源:财大大创业助手前不久,绝味鸭脖因“双十一文案”事件被罚60万,引起了大众拍手称快。
这家靠着卖鸭做到全国连锁的企业,被罚可一点都不冤。
同样有这样一家企业,将“卖鸭”事业做到了全国。
它就是煌上煌。
在全国拥有3000多家连锁店,2017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36亿元,公司市值达到120亿。
这是煌上煌的最新成绩。
创立这家百亿市值的大企业,是有着“卤鸭界老干妈”之称的徐桂芬。
坎坷的41年人生
在徐桂芬创办煌上煌之前的人生,可以用坎坷来形容。
1966年文革期间,父亲被关进了牛棚,全家人仅靠着母亲每月3元钱过日子。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年仅15岁的徐桂芬决定辍学卖大碗茶。
在火车站旁支起一个小摊位,好的时候一天能挣3毛多。
还没等茶卖几个钱,这日子就结束了。
17岁的徐桂芬被下放到了农村,种过田,插过秧,几乎干遍了所有的农活,在偏僻落后的小山村一呆就是5年。
回城之后,没有文凭、没有一技之长的徐桂芬只能给别人当保姆、做搬运工。
41岁再创业
到了1976年,因父亲单位补员,徐桂芬被分配到蔬菜公司下属菜场当营业员,她也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固定工作。
由于肯吃苦耐劳,3年后她被调入了南昌市食品公司,正式成为了国企职工,这一干就是13年。
可好景不长,国企改制,食品公司倒闭了。
41岁的徐桂芬被迫下岗,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思考良久后,她决定下海创业。
第一年里,她干过加工肉皮、加工香肠、卖拆骨肉的生意。
虽然钱没挣到几个,却发现了一个商机:市场买卤菜的人很多,却被外地人所垄断,几乎没有一家合适本地人的口味的。
于是,她决定开一家本地人自己的卤菜店。
20小时用心做鸭
1993年2月9日,徐桂芬用1.2万元的全部家当,在南昌绳金塔下开了一家不足8平米的“煌上煌”卤味店,寓意自己辉煌之后再上辉煌。
她结合温州人和潮州人的特长,做起了一般烤禽生意。
但市场很快有人就复制了她的模式,激烈的市场竞争差点让煌上煌走上陌路。
于是1993年的夏天,徐桂芬远赴浙江、广东等地,登门求教技术精湛的卤菜师傅和技术名家,请他们传授配料秘方和烹调技法。
回到南昌后,她做出一个决定——把酱鸭作为煌上煌烤禽社的主打产品。
加入30多种中药,经过几十道工序、历经20小时制作的酱鸭,可谓是来之不易。
为了符合南昌人的口味,徐桂芬把制作的酱鸭切成小块,让市民品尝。
经过市民的反馈,改进数百次后,终于调制除了具有独特风味的煌上煌酱鸭。
与众不同的煌上煌酱鸭很快受到了顾客的喜爱,不少人纷纷慕名而来品尝。
从1到3000
当煌上煌酱鸭大受好评后,很快就坐上了南昌乃至江西熟食品牌的“头把交椅”。
1996年年底,煌上煌已经开了10家店,不少人前来询问加盟事宜。
为了保证“煌上煌”的品牌存在,她提出了四个加盟策略:统一装修、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配货。
这样一来,不仅方便管理,更有利于提升品牌的辨识度。
2008年,由于煌上煌发展迅猛,不少门店出现了供货不足的情况。
徐桂芬决定花1.5亿自建“中式熟食加工基地”,可卖设备的老板却放了她鸽子。
这时,徐桂芬遇到了达晨创投的傅哲宽。
说来也巧,当初傅哲宽只是为了凑个热闹,没想到自己一下子被煌上煌的味道征服了。
在得知徐桂芬有困难的时候,立刻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给其提供了日本含气调理保鲜技术设备。
为了感谢傅哲宽,徐桂芬与达晨创投达成协议,给后者8%的股份,此时的煌上煌资产已经有几个亿了。
在达晨创投加入后,徐桂芬一口气建了300多个村级畜禽、水产养殖地,加工猪牛羊等15个品种的农产品。
而今,煌上煌市值达到了120亿,徐桂芬的身价也一举突破70亿。
从下岗失业到创业,再到如今,徐桂芬并非一帆风顺,但靠着她的坚持和努力,使得煌上煌跻身内地知名熟食品牌。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