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债200元创业,如今年入2000万,一天卖出8吨,他用20年如一日的手工制作打动人心
2018年 08月 13日    来源:品牌观察报透明光亮,口感酥脆,薯味浓郁,加上辣椒的鲜香,一份好吃的炸洋芋就该是这个样子。
作为大家熟知的小零食,炸洋芋的酥脆可口,让很多人欲罢不能,会做的人不少,但能做出来卖的没多少,然而这个老人用借来的200块钱起家,不仅做成了能卖的产品,还做成了大品牌,每天能卖出8吨,每年年销售2000万!
他就是馋解香的创始人汪红旗。
01
借200元创业,走街串巷“卖吆喝”
汪红旗从小就爱吃炸洋芋,但在贫穷的家里,炸洋芋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有,因为要耗费大量的油。
后来渐渐长大,没有孩子的家里,炸洋芋这种小零食也就慢慢消失不见,但汪红旗一直对小时候的味道念念不忘。
成家之后,为了生计,汪红旗种过地,也给人打过工,但一家大小生活开支全靠他一个人,基本赚不到什么钱,直到儿子6岁的时候。
这一天,儿子突然说想吃炸洋芋,原因是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吃。汪红旗觉得心很酸,儿子从小到大都很懂事,这是第一次给他提要求。
汪红旗就在家给儿子炸了洋芋,看着一根根酥脆可口的炸洋芋,汪红旗感慨道“这是小时候的味道”,他灵机一动,转身就和妻子李仕仙商量要不就炸洋芋卖。
说干就干,夫妻俩找亲朋好友借来了200块钱,就开始了创业。
没有所谓的技术标准,全凭汪红旗手上功夫,好吃就行,所以最开始的炸洋芋经常不是老了就是味道不足,真正能拿出去卖的没有多少,但是汪红旗做着做着也渐渐有了经验,能卖的也越来越多。
也没有店面,汪红旗就在家炸洋芋,李仕仙负责卖。半斤一大包,大包里面有50小包,5分钱一小包,李仕仙就把洋芋丝房子提篮里走街串巷的卖,后来和一个小卖部的老板娘关系好,直接在小卖部里卖。
李仕仙觉得这是个不错的路子,之后就开始向小卖部推销自己的产品。有时候儿子也会陪着李仕仙去卖洋芋丝,但是不熟知的小卖部并不买账,经常是先赊给小卖部,等卖完了再收钱,即便如此,李仕仙也经常一整天下来都没什么收获。
夫妻俩一起咬着牙坚持着,不过这个冬天,县里有6家炸洋芋的店倒闭了,这其中还有一家是汪红旗妹妹的店。究其原因,也不过是这些人都不知道钻研,用夏天炸洋芋的方法用在冬天,冬天的洋芋本身就比不上新鲜出土的,炸出来的色泽就比不上夏天的鲜亮,酥脆度也会下降。
好在没什么特长的汪红旗有个特点,就是不管哪一次炸洋芋都会亲自尝试,即便是现在,他的办公室里也放着一包包的洋芋,在他眼里,只有自己亲自试过了,才知道味道好不好。
汪红旗不断的试验、摸索出了适合冬天炸洋芋的方法,保证了和夏天一样的口感,真的印证了那句“皇天不负有心人”。
后来儿子还回忆,小时候冬天时朋友都会到自家来玩,每次都是吃到睡着,睡醒了又接着吃,可见汪红旗家的洋芋丝味道真的很好。
这一年下来,只把借来的钱还了,好在自家的名声给打了出去。
02
搬出旧家办工厂,一天卖出8吨
日复一日的切洋芋丝、炸洋芋,汪红旗的手艺越来越娴熟,味道也越来越有保证,周围一片的小卖部的渠道也都被李仕仙打通了,卖得也越来越多。
等到有余钱的时候,夫妻俩买了个小店面,昼夜加班的做,但是这样就很容易吵到周围邻居,没做多久,汪红旗就决定搬走,不能因为赚钱而影响到别人。
搬出来之后,刚好碰到做生意的朋友,他劝说汪红旗去注册商标、开工厂,往后发展也会好一点。
汪红旗和李仕仙一番考量之后,将所有的积蓄拿了出来,办了一个工厂,并且注册了商标。取名字的时候,朋友说干脆取个简单的叫“馋嘴香”,汪红旗觉得太平常,怕记不住,就干脆取了个带语病的,叫“馋解香”,就这样,2005年时,“馋解香”成立了。
开了工厂,在旁人眼里肯定都是机械化制作,但在汪红旗这里,还是手工,他坚信只有手工制作的才能保证质量和口感。
这样一做就是6年,汪红旗的年纪越来越大,每天亲自下工厂帮忙,身体也渐渐不如以前。
于是2011年时,儿子回到工厂,同时也开始筹备办公司,馋解香变得越来越正规化。
公司成立后,儿子就带领团队在开阳开了两家直营店,全国谈下了30多个经销商,还利用网络和店铺合作销售,销往了贵州之外的省。
现在,汪红旗的工厂每年消耗洋芋3000吨,按一年360天来算,一天要消耗8吨多!
03
20年匠心,手工制作打动人心
洋芋丝很多,但馋解香只有一家,为什么馋解香能够一年卖出2000多万呢?原因不过“匠心”二字。
20多年的时间,汪红旗一直都坚持手工制作。
从原材料开始,汪红旗就和工人一起只选用口感好的黄心黄皮洋芋,拌料的时候,两个工人对面站立同时进行,将辣椒调料洒在洋芋丝上,并且必须保证每一根洋芋丝的调料都均匀分布,再到油炸,这是汪红旗的工厂至今保留的最纯的手工工艺,油温和时间全靠经验老道的师傅把握。
从借债200元起家,到如今年赚2000万,是汪红旗没有想到的,但是他深知树大招风的原理,所以更加谨慎把握自家的质量和安全,也教给儿子一定要坚持将手工制作的工艺传承下去,不管花多大的代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是“小时候的味道”。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