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一木匠,却转行做面条搞出60亿,还卖到了联合国!
2018年 09月 07日    来源:科技观察陈克明,湖南南县人。
他有个“拉面大王”的名号,80年代从木匠转行做拉面,此后30年来他一心只专注于做这一件事,打造出了一个全国最大的拉面王国——克明面业。
他做的面条不光中国人喜欢,联合国都成为了他的客户!
意外断指,他改行做面条
1983年,一场意外让陈克明失去了两根手指,令他十多年的木匠生涯就此中断。
这对于靠着木匠手艺谋生且年过30岁的他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为了养家糊口,他收过破烂,卖过鱼、贩过菜、收过猪胆制作“胆红素”,可挣不到钱的结果依然改善不了家里的困顿环境。后来他发现南县的面条市场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便下了做面条生意的决心。
决定一下便不再迟疑,说干就干。1984年,他从亲戚朋友处借来了一些资金,把做面的机器买了回来,撸起袖子开始了他的面条生涯。
可隔行如隔山,转行做面条生意言之容易行之难。第一锅面做出来的时候,完全糊了,根本做不出形来。
开弓没有回头箭,陈克明又再没有其他谋生之技能,不得不使出湖南人的霸蛮劲,硬着头皮一条道走到黑。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多年的木匠经验让他拥有了非凡的动手能力。在不断摸索钻研的过程中,他将机械设备改造升级,两个月之后陈克明终于生产出了合格的面条产品。
陈克明用板车把新生产的面条拖到大街上叫卖,他虽然性格腼腆,但吆喝得一天比一天响亮,面条也就一天比一天卖得多了,后来半天就能卖出去两百多斤的面条。
人气就这么从街头巷尾,渐渐扩散了出去。
搞品牌只为不背黑锅
陈克明的面条事业越来越红火,但麻烦也随之而来了,有客户投诉他的面条存在质量问题。而当看到客户拿来投诉的面条时,陈克明哭笑不得,因为那根本不是自己生产的面条,这就相当于替友商背了黑锅呀。
原来那时候为了节省成本,很多面条厂商生产面条都是直接用报纸包着,没有明确的品牌区分,这样一来便闹出了乌龙事件。
这时陈克明心生一计,他去雕刻了一个印章,只要是自己生产的面条,包装纸上统一盖上这个章印,如此一区分开来,以后绝不会再出现什么误会了。
1990年时,南县当地关于企业注册的意识还很薄弱,而看着公司逐渐形成了规模的陈克明则机智地去工商局申请了商标注册。
这是陈克明创业路上的关键一步,“陈克明”这一面条品牌算是真正意义上建立了起来,并迅速占领市场份额,直至成为中国面条行业的龙头企业。
相比人人称赞“专注”的董明珠,在“专注”两字之上,陈克明更加名副其实,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真的就像别人给他的称呼“面痴”一样,当社会进入全民炒房的时代,他依然无动于衷,一门心思只扑在他的面条上。
他说,“房地产的有很多来找我的,我都没去做。房地产是很挣钱,但是那个钱我挣不着。说实在的,我没那个能力,也不愿做。”
克明面业公司在这样的专注之下经过30年的发展,研制出来300多个规格的挂面,在全国建立了1000多个销售网点。
2013年后的产能更是超过了每年30万吨。不论是产能、销售额、还是市场占有率,克明面业都是妥妥的第一。
一场大雨搞得他差点破产
实际上,陈克明面条生涯并不顺风顺水,也有困难的时候。
1987年,陈克明在面条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三年,他的面条生意规模越来越大,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一场风雨让他差点破产。
他当时租了一栋一层的平房,一层用于生活,二层建了一个厂房用于生产。谁知厂房过于简陋,一场大风直接把屋顶的厂房掀了起来,还砸坏了邻居家的房屋。
最让陈克明欲哭无泪的事实是,那些生产设备经过雨水的浸泡后完全报废了。不但几年的家当一夜泡汤,还要赔偿邻居的损失。
可他觉得做人应该对得住良心,即便自己也遭了天灾,终究是连累了别人,便把家里仅剩的3000元积蓄用在维修邻居的房屋上,可面条生意却完全做不下去了。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叫陈志新的邻居,也是陈克明的熟客。当这人听闻陈克明不顾自己先赔偿他人的事情后,便仗义相助,主动送来了一万块钱给他救急。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陈克明感激万分。他用这一万元钱建了一个更大的厂房,靠着之前的在市场上积累的人气,他很快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经过这一次经历,陈克明也明悟到一个真理,“坚持做个诚实的好人,别人是会看到的。键时刻仿佛老天爷也过意不去了,他就会派人来帮你”。
或许正是这份朴实正直,让他对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的经营理念非常认同,并贯彻到现实中。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公司人力资源部建议裁员减新的情况下,他向员工做出了“不裁员、不降薪”的承诺。
2012年,克明面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市值将近60亿元,获得了“中国面业第一股”的名号!
联合国的全球供应商
2013年,克明面业全年销售总量达24万吨,按照每碗二两的重量算,平均每个中国人吃了两碗陈克明的面条。
不光深受国人的喜爱,甚至还受到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青睐。
就在前不久,克明面业收到了包括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世贸组织(WTO)等19个联合国下属机构发来通过申请登记为联合国全球供应商的确认函。
要知道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合作的供应商约11000家,然而主要都分布在美国、日本或欧洲,其中来自中国企业却仅有100多家,占有份额还不到1%。
在一些人看来,联合国的订单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就好比一张跨入世界的“绿卡”。如今克明面业能够跨入联合国供应商行列,这不仅是对克明面业从产品到服务及商业经验、财力等综合能力的认可。
同时,也意味着克明面业将带领中国的面条产业正式走向海外,未来在国际上将会闻到中国挂面的味道。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