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39元的鞋,全国开店5000家,年入50亿+,逼得百丽退市,达芙妮关店,凭什么?!

2018年 08月 15日    来源:电商报
大东的鞋

从手工作坊到,全国开店5000家,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边是一代鞋王百丽黯然退市,一代鞋后达芙妮轰然倒塌;另一边是一双39元的女鞋一年买出3000万双,年销售额50多亿,并且在全国开店5000家!

可能还有人没穿过大东的鞋,但是一定见过大东的店铺。和一些门可罗雀的实体店相比,一到节假日,几乎每一个大东鞋店里都在人头攒动。

为什么这么多人涌向大东?便宜啊!

标价39元的女鞋,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到处都是,样子看上去还一点也不LOW,更重要的是,穿上一两年居然还没有断线!

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家“火到没朋友”的大东鞋业刚刚创立时,还只是一家手工作坊?!

“大东模式”:杯酒释兵权

大东鞋业创立于1995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依然籍籍无名。

于是,从2008年起,渴望成名的大东频频出动,开始不断的签约明星代言人打开知名度,大S、Angelababy等都代言过大东的产品。2008年,大东请来大S代言,也正式宣告了大东告别手工作坊时代,开始向专卖店转型。

当时,中国有两种鞋类销售模式:

一是以康奈、奥康为代表的批发零售的“连锁专卖模式”;

一是以意尔康、蜘蛛王为代表的终端专卖网店模式。

仅用了5年,大东于2013年走出了第三条路线的 “大东模式”,这个模式确立的前提是:杯酒释兵权。

2012年,国内经济放缓,消费市场一撅不振,整个鞋类市场更是哀鸿一片,一大批知名鞋类品牌倒闭的倒闭,关店的关店,大东似乎也面临着同样的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困境之中,大东的创始人陈光敏决定放手一搏:

2016年6月,大东决定把之前由代理商控制的18个省级分公司收归公司自营,也许是想借鉴历史上的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但是,要想从诸侯一样的代理商手中收回经营权,谈何容易?

陈光敏的做法是:

将原代理商的分公司折价成总公司股份,即使分公司亏损,总部也会每年以代理商原先2000万元的10%作为“最低收益”,如果分公司盈利,代理商则按49%比例分红。

有了兜底保证后,大东顺风顺水地收回代理商的权限。

大东凭什么杀出重围?

在权力回归后,大东多方用力,在保证公司运营效率提升的同时,不断做大公司规模,形成闭环效应。

不顾一切提高市场占有率。

为了占有市场占有率,大东的鞋子一年比一年卖得便宜,在大东的货架上很少看见标价200元一双的鞋子,基本是100元两双,以此吸引了大批消费者,迅速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可以低价,但是质量不能低。

虽然价格低,但是产品设计和研发毫不松懈,专业的设计团队和买手+规模不小的研发与生产基地,在全行业率先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一站式购物,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抓住快消费时代的特点,去中间化,一双鞋子从设计到上架2周就可以完成,堪比鞋类中的ZARA和优衣库。这种从生产到终端的直销模式,极大地精简了流程,对整个行业都形成了冲击。

每季卖不掉的鞋子,送也要送出去。

在特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产能超过需求本身是消费市场一直无法解决的顽疾。

大东坚持:不保留库存,当季的鞋子绝不保留到下一年。库存超过了一年怎么办?通过降价打折的方式买出去!降价销售也买不出去怎么办?陈光敏说:“送也要送出去!”

在实体店凋零、新零售如火如荼的今天,大东就这样生生撞出一条血路,看上去用的还是低格营销这一招鲜,其实还是营销观念上的突破。

消费是一场心理战。如今,大家都在谈消费升级,似乎降维消费已经是一种新的消费趋势。

-小 结 -

坚持价低质量不低的大东无疑是看准了并且抓住了这种趋势。

这一点从大东的选址上也看得出来:

大东在选址上并不追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是将眼光下沉到二三线以下的城市,因为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属性和产品设计本身的定位相符。同时,这些地方租金便宜,避免了和巨头们正面接触,也有利于开创只属于你一个人的王国!

大东的逆势成功再次说明:所谓的实体店凋零本来就是伪命题,谁先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谁就能率先从市场中突围而出。

而且,并不是大东的鞋子有多便宜,而是其他鞋业太贪心,打完3折后的鞋都能买到一千多元——这种高贵典雅的消费氛围,是应该由更多的大东来冲刷一下了!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转发给朋友将有更多人受益。

投资中国网
标签:
首页2,裕马广告(美女与电脑) 广告
暂无评论